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细胞生长采用MTS法;凋亡率检测采用FCM法;激活半胱天冬酶-3 (Cleaved-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以及凋亡蛋白家族成员Bc...  相似文献   
2.
李孝鹏  白光平  王章桂 《安徽医药》2017,21(7):1281-1283
目的 研究乳腺癌病人术后放疗期间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FACT-B(V4.0)中文版,对47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病人行调查研究,统计量表得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手术方式、家庭年收入、医保类型、病理类型与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生活质量有相关性,而病人年龄、TNM分期、化疗方案、化疗周期、ECOG评分等因素与放疗期间生活质量无相关性.结论 手术方式、家庭年收入、医保类型及病理类型与乳腺癌病人术后放疗期间生活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下调肿瘤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RT12和RT4细胞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以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的表达水平。稳定转染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至UMUC3细胞并筛选后,检测ISO预处理后萤光素酶活性。ISO预处理UMUC3细胞后,提取核蛋白检测核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分别稳定转染GFP和GFP-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构建载体,筛选克隆;ISO预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水平, 贴壁依赖性细胞生长实验法检测细胞生长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分别稳定转染人源性细胞周期蛋白D1野生型和-163位点突变型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载体至UMUC3细胞并筛选,ISO预处理后检测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最后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的方法,以抗Sp1抗体检测ISO对Sp1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结合力的影响。结果:ISO可从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并且是从内源性转录水平来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转录。ISO可抑制、下调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并抑制Sp1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区域的结合力,该结合位点主要位于启动子-92到+27 bp的5’-非翻译区。结论:ISO可通过下调Sp1核转录因子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的结合,从内源性转录水平来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从而诱导G 0/G 1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我们的研究将为临床中药单体ISO综合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2例乳腺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MRT组与3D-CRT组,各61例。比较2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情况,并比较2组美容效果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以及放疗前及放疗5周后血清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的变化。结果术后1年,2组均未出现复发转移病例。IMRT组美容效果及优良率显著高于3D-CRT组(P < 0.05),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3D-CRT组(P < 0.05)。2组放疗前后血清E2和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5周后,2组血清CA153和CEA水平均比放疗前下降(P < 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及3D-CRT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效果均较好,但IMRT在减少皮肤损伤、美容效果方面更具优势,于提升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章桂  孙国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857-186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抑制该受体活性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以此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1例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核黄素磷酸钠,对照组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时行常规处理,放疗前后均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8.5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9,P=0.040)。放疗后,治疗者患者辅助T细胞、NK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可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细胞亚群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孝鹏  王章桂  魏南 《安徽医药》2020,41(8):867-871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联合阿米福汀(WR-2721)对小鼠卵巢的辐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ICR雌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ham组、Control组、WR组、EGCG组与WR+EGCG组,每组30只。除Sham组外,其余小鼠均接受6 Gy X线照射,在治疗后第8小时、7天和14天,分别测定每组小鼠的体质量、血细胞计数、卵巢指数及细胞凋亡,观察卵巢形态变化。结果 Control组小鼠辐射后体质量下降,Sham组小鼠体质量持续增长,WR、EGCG、WR+EGCG组小鼠体质量缓慢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小鼠辐射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较其余各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辐射后变化不大(P>0.05)。Control组卵泡数量明显减少,出现大量闭锁卵泡或空卵泡,WR、EGCG组存在少量的闭锁卵泡或空卵泡,WR+EGCG组未见闭锁卵泡或空卵泡。Control组小鼠卵巢指数显著下降,EGCG组及WR+EGCG组小鼠卵巢指数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TUNEL染色阳性的闭锁卵泡及凋亡颗粒细胞最多。与Sham组比较,接受辐射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Control组最高,EGCG组和WR组凋亡指数升高介于Control组及WR+EGC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联合阿米福汀可以增强小鼠卵巢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章桂  潘虹  方勇  周小芸  李世岩  潘宏铭 《安徽医药》2016,37(12):1491-149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3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30例经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结肠癌患者18例,直肠癌患者12例。治疗后射频病灶复发1例(3.3%),肝内复发12例(40.0%),肝外复发11例(36.7%)。术后接受化疗2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6.6个月,总生存(OS)为25.5个月;未接受化疗10例(33.3%),中位PFS为3.7个月,OS为22.5个月。不同转移时机、病灶大小及术后化疗与否患者PFS、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病灶<3 cm、异时性转移及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PFS和OS。  相似文献   
9.
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些新的药物已经被批准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显著的总体生存益处,包括化疗(多西他赛、卡巴他赛),新的激素疗法(阿比特龙、恩扎鲁胺),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与单纯激素疗法相比,化疗、放疗等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获得了显著的总体生存益处.这些疗法的适当治疗顺序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PCF方案与P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CF方案组(30例)和POX方案组(28例)。PCF方案:紫杉醇135 mg/m2静滴,d1;顺铂20mg/m2静滴,d1~d3;氟尿嘧啶500mg/m2持续静脉泵入,d1~d5。POX方案:紫杉醇135 mg/m2 静滴,d1;奥沙利铂100 mg/m2 静滴,d1;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每天2次,d1~ d14。两组均21天为1周期,两个周期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5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PCF方案组与POX方案组相比,RR(46.7% vs.53.6%)、DCR(76.7% vs. 85.7%)、中位PFS(5.8个月vs.6.5个月)、中位OS(10.2个月vs.11.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F方案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POX方案组(30.0% vs. 7.1%),而POX方案组腹泻(42.9% vs.16.7%)及周围神经毒性(50.0% vs. 23.3%)更为常见,但多为1~2级。结论 POX方案与P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均可耐受,但不良反应情况有明显差异,前者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