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男性,43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7个月余、左侧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余,于2014年10月19日第1次收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7个多月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7 cm×1 cm×1 cm,质地中等,活动度欠佳,无发热、乏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排气、排便.无尿频、尿急、尿痛,未引起注意.5个多月前肿物逐渐增大,自诉曾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就诊,于腹股沟区行针吸活检,结果示:不除外猫抓病.未予以治疗.3个多月前于社区卫生院静滴“青霉素”治疗,无效果,肿物继续增大.1个多月前,肿物增大至约10 cm×5 cm×4 cm,并且出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约3 cm×3 cm×3 cm,肿物情况同右侧,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TEN基因对RPMI822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力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PTEN siRNA转染RPMI8226细胞,封闭内源性PTEN mRNA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活性;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mRNA水平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PTEN siRNA能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PTEN mRNA及蛋白表达.MTT结果显示,转染后4d,与NS-siRNA组相比,PTEN-siRNA组细胞生存率为(141.55±8.34)%(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PTEN-siRNA转染RPMI8226细胞48 h后,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降低,凋亡峰显示凋亡的细胞比例减少.PTEN-siRNA转染RPMI8226细胞后24h,未转染组、NS-siRNA转染组和PTEN-siRNA转染组黏附于下室面的细胞数量分别为:49.33±7.63、47.17 ±7.76和79.50±11.89,NS-siRNA和PTEN-siRN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转染PTEN siRNA后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aspase-3/-7 mRNA及蛋白活性表达水平减低.FAK mRNA MMP-2,MMP-9 mRNA p-FA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转染PTEN siRNA能够促进RPMI8226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L-23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增殖及其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细胞系MUTZ -1的杀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正常人PBMNC,细胞分4组:阴性对照组(未加IL-23),3个浓度IL-23组(2、10、50 ng/ml),体外诱导72 h,并与MUTZ-1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诱导后PBMNC细胞增殖和表型变化。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PBMNC对MUTZ-1细胞的杀瘤效果。 Real 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PBMN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TNF-α、TGF-β、颗粒酶A、颗粒酶B、穿孔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体外诱导培养1、3、5、7 d时,IL-23诱导能够明显促进PBMNC细胞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D3+、CD4+、CD5+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D8+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且IL-23作用后的PBMNC均对MUTZ-1细胞产生良好的杀瘤活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L-23作用后PBMNC细胞上清液中IFN-γ、TNF-α、TGF-β、颗粒酶A、颗粒酶B、穿孔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L-23能够明显促进PBMNC细胞增殖,并通过诱导PBMNC细胞表达IFN-γ、TNF-α、TGF-β、颗粒酶 A、颗粒酶B、穿孔素发挥杀伤MUTZ-1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IL-23(50 ng/ml)单独或联合IL-2(100 U/ml)体外诱导正常人PBMNC 72 h,并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应用RQ-PCR法检测诱导后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23单独或联合IL-2作用后的PBMNC均对K562细胞有杀伤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杀伤率明显增加,各个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细胞因子组培养液中分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IL-23联合IL-2组诱导PBMNC表达IFN-γ的水平最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细胞因子组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IL-23联合IL-2组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IL-23能促进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IL-2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IL-23作用于PBMNC后IFN-γ、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与IL-2具有协同作用.推测IL-23可能通过诱导PBMNC表达IFN-γ、穿孔素、颗粒酶B发挥抗白血病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氧合酶-2(COX-2)是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在人类白血病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选择性COX-2 抑制剂有望成为白血病的化疗及靶向治疗新药物。现就COX-2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白血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MTT法检测塞来昔布作用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B4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以及RTPCR检测塞来昔布作用对VEGF、HIF-1α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MTT显示塞来昔布对NB4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20~80 μmol/L塞来昔布作用24 h,NB4细胞G0/G1期比例明显升高,而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塞来昔布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显示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RT-PCR显示塞来昔布可抑制VEGF及HIF 1α的mRNA表达.结论 塞来昔布在体外可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巨幼细胞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44s(solCD44s)、乳酸脱氢酶( LDH)、血清铁蛋白( SF)水平,来探讨此三项指标在MDS与MA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12例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DS患者58例(MDS组),MA患者39例(MA组),健康成年人15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留取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olCD44s,速率法测定LDH水平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SF水平。结果 MDS组血清solCD44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MA组( P <0.05),M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MDS组与MA组血清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MDS组LDH水平低于 MA组( P <0.05)。 MDS组与MA组血清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MDS组SF水平高于MA组( P <0.05)。结论MD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SF水平较MA患者明显升高,MDS患者LDH水平低于M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LDH、SF可作为MA与MDS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浓度为0、25、50μg/mL的青蒿琥酯作用于RPMI8226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和p34cdc2的变化。结果 50μg/mL青蒿琥酯处理48h后,多数细胞显示出凋亡细胞的特征性形态。随着青蒿琥酯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P<0.05),G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上升(P<0.05),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水平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34cdc2表达水平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青蒿琥酯能将RPMI8226细胞阻滞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B1的升高及p34cdc2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白介素-23(IL-23)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系MUTZ-1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细胞分4组:阴性对照组(未加IL-23),3个浓度IL-23组(2、10、50 ng/ml),体外诱导72 h,并与MUTZ-1共培养.MTT实验检测MUTZ-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MUTZ-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Real 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MUTZ-1细胞Bax、Bcl-2、caspase-3、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2、10、50 ng/ml IL-23诱导的PBMNC与MUTZ-1细胞共培养后,MUTZ-1细胞增殖速度、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诱导PBMNC能够明显抑制MUTZ-1细胞增殖,促进MUTZ-1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ax、caspase-3表达、下调Bcl-2、surviv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