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是现代生物科学高技术——淋巴细胞杂交瘤的产物。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先进国家都应用单克隆抗体取代传统的血型试剂。ABO血型系统与日本血吸虫病的关系曾有人报道,但检测血型所采用的都是传统血型试剂。我们采用抗A与抗B单克隆抗体血型试剂检测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型,并与多克隆抗体及标准血型试剂作了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湖区是当前血吸虫病流行最重的地区,由于此类地区水位不能控制、钉螺面积广、人畜感染严重,疫情回升,为探讨控湖区血吸血病传播的快速、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选择湖治型洲垸亚型、河滩水位不能控制的两个流行村作实验区,总人口2900人,居民感染率为21.33%—32.81%,牛感染率为35.90%—40.79%,人群肝肿大率为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控制垸内沟渠开放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的有效方法,我们于1992—1993年在江陵县资市镇花章村进行了一次性人畜同步化疗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效果的观察.材料和方法1 试区概况 花章村位于荆州四湖水系上游,属典型垸内沟渠开放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农作物以稻、麦、油菜、棉花为主.现有耕地185.6ha,其中水田87.4ha.该村总人口1125人,7个村民小组.水牛80头.2 居民感染情况 化疗前对该村采用孵化与Kato-Katz法粪检普查986人,查出阳性291人,粪阳率为29.5%,病人EPG均值为14.6,人群EPG均值为4.3.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吡喹酮治疗历年来确诊为慢性血吸虫病,因合并心脏疾病未作病原治疗的10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14岁以下2例,15~29岁1例,30~59岁4例,60岁以上3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4例,肺原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冠心病3例。入院时心脏功能失代偿程度: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2例。于心衰基本控制后服吡喹酮,成人总剂量为60mg/kg(儿童70mg/kg),分6次口服,疗程2日,同时继续治疗合并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现场化疗方案,1989~1990年,我们在江陵县资市镇选择居民粪检阳性率在30%以上的3个村,分别实施集体化疗、扩大化疗和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化疗方案 1.集体化疗村(称A村):居民粪检阳性率为30.26%,总人口1 585人。对5岁以上人群集体化疗一次。 2.扩大化疗村(称B村):居民感染率为34.31%,总人口910人,对普查出的粪检阳性者进行对象治疗,同时对疑似感染者进行扩大化疗。扩大化疗对象:对粪检阴性者作免疫学检查,先作皮试过筛,皮试阳性者采  相似文献   
6.
1宿主及虫体的研究1.1采用部位杂交32P标记探针技术检测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成虫和尾蚴的宿主相关DNA序列[1]。在日本血吸虫成虫亚表膜层和组织体内清楚地观察到杂交标记的小白鼠C型和A型轮状病毒,在曼氏血吸虫成由亚表膜层和组织内观察小白鼠热带生态型C轮状病毒的标记物。从曼氏血吸虫获得的Sm51基因克隆序列标记物在两种虫体组织内均已发现,小白鼠A型序列标记物和生态热带型C轮状病毒在两个种的民蚴均未见到,Sm51序列标记物在屋蚴也未发现,作者提出宿主相关DNA序列在发育到终宿主时,可以不均匀地与血吸虫基因相结合。1…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4年7月12日至10月10日赴日本进行了血吸虫病监测研修与考察.重点考察了富士川流域甲府盆地流行区,还考察了利根川流域千叶县与茨城县、广岛县,芦田川流域的片山地区,筑后川流域的佐贺县3个历史流行区.由于山梨县是日本的重流行区,且目前仍有中间宿主宫入贝(On-comelania nosphora)存在,17年监测研究工作成就卓著、经验丰富、资料齐全,特将日本山梨县日本血吸虫病监测的进展与经验报告如下.1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史与近况日本血吸虫病在日本流行于山梨县甲府盆地、静冈县富士沼泽地带、千叶与茨城两县利根川流域、崎玉县与东京都江户川荒川流域、福冈与佐贺两县筑后川流域以及广岛与冈山县片山地域.山梨县为较重的流行区.全日本感染人数约10万人.最早记述有关日本血吸虫病病状的文献是1847年藤井好直氏的《片山记》.日本血吸虫是1904年4月9日由日本学者桂田富士郎(Fujiro Katsurada)氏在山梨县解剖猫最初发现虫体,7月25日被命名为日本血吸虫(Schisto-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王在华,易志辉,朱惠国,曹闻湖北省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戴裕海,周光烈,曹久华湖北省仙桃市血防所刘松泉湖北省动物血吸虫病防治站曾宪先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特点、评估“八五”期...  相似文献   
9.
硝硫氰胺(Nithiocyaminum,以下简称7505),自1975年5月仿制成功以来,国内用于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已历时8年,收到明显效益。但以往推广使用的7505微粉胶囊剂型(每囊含药50mg)不便准确计算剂量,吞服  相似文献   
10.
硝硫氰胺(4-硝基-4’-异硫氰基二苯胺)自1975年10月应用于临床,至今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已治疗了60多万例血吸虫病人。该药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大、适应证广、口服方便、疗程短的优点,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本文概述硝硫氰胺临床应用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