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氯胺酮具有作用迅速、镇痛作用强、早期意识消失、并保存各种反射(咽喉反射等)有利于防止误吸等许多优点,临床麻醉中早已广泛应用,但亦有反复吞咽空气、唾液而致腹胀、呕吐、在麻醉觉醒过程中往往出现多梦、幻觉,甚至精神症状等缺点。文献报道儿童应用氯胺酮出现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为0~5%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238例以静脉麻醉为主,间断吸入小量安氟醚以控制适宜的麻醉深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11月以来,本院以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病107例。以中药为主的疗法,绝大多效用本院自拟的胆道驱蛔汤,约有十余例曾用乌梅丸或汤。在症状存在期间,对饮食加以调节(流质甚或禁食),给予必要的补液,对炎症较重和小儿病人,辅用抗菌素。镇痛用针刺法或镇痛解痉药。  相似文献   
4.
胆道蛔虫病在我国很常见。据不完全的统计,已报告的病例约有2300例以上。在1958年上半年以前的文献中,胆道蛔虫病的治疗一般均以早期手术为原则。因为,许多作者认为,发生本病后如不作手术将胆道内蛔虫取出,势将因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引起严重的并发病,甚或造成死亡,而且又有日后形成胆石的可能。但根据最近一年多以来所提出的报告,本病的治疗逐渐趋向于保守疗法。因为:(1)以前在临床上尚未能正确诊断此病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胃癌437例病案分析的结果,旨在继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在437例病案中,1956年以前的180例曾经分析后发表,其余257例系1957年起至1960年3月住院。此两组资料内有某些数字的对此,可以表明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所进展。发病率方面,男女性别组的此救为4.2:1,多发的年龄组为41~50岁和51~60岁,两组  相似文献   
6.
由于盲肠的移动度较大而引起的病症称为盲肠移动症(Coecum mobile)。有关这一病症的记述大致与阑尾炎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它的命名由Hausmann于1904年提出。但不知因何故,近年来除少数日本作者而外,很少报告此病。而我们认为此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而且在理论上也尚有关于问题值得研究,故选择本院诊治的盲肠移动症100例,作出临床分析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现以化学、培养及低温等保藏血管的方法存有某些缺点:如化学方法能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形与变性;组织培养需要比较严格的无菌保存环境,而且保存时间较短;低温保藏需要经常有低温环境,而且远程运送困难;因而发展了冻结真空于燥法。其优点在于:(1)能保持组织原来之物理结构及化学组成,复原后能恢复与新鲜组织相同的性能;(2)不需要特殊之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 解除手术后疼痛,常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吗啡等镇痛药物。近年来由于体内发现抗痛物质内啡肽(Endonphine)及其特殊的受体以后,临床上将吗啡类镇痛药注入椎管内用于解除晚期恶性肿瘤顽固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自1981年5月起,应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以及局麻药马卡因注入硬膜外腔,为手术后的病人,晚期恶性肿瘤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病的病人解除疼痛。我们认为此法用药量小,效果确实,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小。本文总结了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和局麻药马卡因对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吗啡是一种较强的麻醉性镇痛药。由于它对循环的抑制较轻,其较强的呼吸抑制作用,只要做好术中呼吸管理和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即可克服,故适用于胸科和心血管外科手术的麻醉。我院在1975~1977两年间共进行吗啡静脉麻醉150例,其中男85例,女65例。年令最小  相似文献   
10.
对于胆道蛔虫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认识,我国医学界已经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是根据本院治疗此病353例的资料,对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四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作为对这常见的急腹症认识的补充。病因问题1.从本院病例的发病月分来看,本病多发于10月至翌年3月,即本地寒冷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