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比值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组织因子(TF)的失衡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组织因子途径(TF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报道不少。本研究拟观察AMI发作期间上述各值的变化及其与AMI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及输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被认为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出血常较明显并导致病人迅速死亡。近年来对APL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使其完全缓解率(CR)有了大的提高。我院从1985年7月至1991年12月共收治APL病人35例,除去6例治疗不足一疗程外,对其余29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检测及临床移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经G-CSF或G-CSF+GM-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及CFU-GM之间的相关性和移植的剂量标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allo-PBSCT供者用G-CSF(9例)或G-CSF+GM-CSF(2例)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对外周血及MNC惧物中的幼稚粒细胞、CD34^+细胞及CFU-GM进行检测计数,预处理方法主要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结果:动员后外周血中的幼稚粒细胞与CD34^+细胞及CFU-GM同步增加,外周血MNC中的幼稚粒细胞数与CD34^+细胞数及CFU-GM有较好的相关性。11例患者全部植活和恢复造血功能,并为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患者诊断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 全身照射 (TBI)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连续 5 .5 d对供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分 2天采集单个核细胞 ,并于采集当日由静脉输给患者 ,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措施。 结果 :患者迅速恢复造血功能 ,于 0 d血小板≥ 2 0× 10 9/ L, 14d白细胞 >1.0× 10 9/ L。 14d骨髓增生活跃 ,性染色体核型转变为供者型 (46 ,XY) ,随访至今不变。结论 :allo- PBSCT是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的多重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结合毛细管电泳定量检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并探讨嵌合体形成与免疫耐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E9700扩增仪扩增15个STR位点:D8S1179、D21S11、D7S820、D3S1358、CSFIPO、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Amelogenin,应用3130XL型DNA测序仪对3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上述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并比较供受者移植前后的基因型,确定嵌合体的形成类型,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植活证据,同时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1)其中32例在15个STR位点中均至少有两个可以区分供受者的有信息位点(有3例无移植前受者标本),35例患者均在移植后1个月时STR位点及性别位点转为供者型,形成了完全供者嵌合体(CC),且HLA单倍体相合的15例患者也达到了100%的供者植入,并在随访过程中持久不变。(2)扩增产物中供受者DNA含量的百分比同扩增前混合样本的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P〈0.01),最小检出DNA百分比为5%。结论:(1)用基因分析仪对STR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具有快速、无污染和自动化高、可定量及灵敏度高等优点,用于检测allo—PBSCT植活状态是可靠的。(2)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可以成功地诱导CC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出血为起始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用瑞氏染色,对患者外周血涂片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进行分析观察。结果(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主要以外周血椭圆形血小板和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为主,骨髓主要见于单圆核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及多圆核巨核细胞。(2)急性白血病(AL)组仅表现外周血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外周血小板体积小为主要特征尤以骨髓巨核细胞≤3个/片。(4)巨幼细胞性贫血(MA)组则以外周血巨大血小板及骨髓体积增大巨核细胞和多分叶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特征。(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外周血小板主要表现为大小不均一较明显,骨髓则以多分叶核巨核细胞检出率较高。结论以出血为起始的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其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均可见有病态细胞,尤以MDS组最为显著,提示病态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在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70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75例急性白血病的P170表达,ANLL129例,ALL46例。分为3组:初治组120例,完全缓解组36例,复发难治组19例,结合预后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初治组、完全缓解组(CR)、复发难治组中P170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7%、16.7%、57.8%,其中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完全缓解组与复发难治组相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和P=0.0016)。结论:P170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FAB分型等无关,与预后密切相关,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9.
HLA相合的(?)髓移植后至少存活30天的790例白血病患者,被分为移植前近期未输血组(573例)与输血组(253例),两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病率及严重性无差异,而输血组慢性GVHD(占38.4%)却低于未输血组(占47.6%),两组差异显著(P=0.002)。在多变量分析中考虑到年龄、性别、诊断和GVHD的预防等因素,两组仍有显著差异(P=0.01)。输血组复发率高于未输血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髓系微分化型白血病 (AML M0 )临床少见 ,单纯形态学诊断有困难。自 1999年开始 ,我们采用链亲和素 胶体金原位杂交 (ISH SAG)方法 ,结合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对16 1例急性白血病 (AL)进行分型 ,其中诊断为AML M0 者 7例 ,同时还检测了 3株白血病细胞系的髓过氧化酶 (MPO)基因表达。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初诊AL 16 1例。按FAB分型标准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 9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10 7例 ,不能分类AL(UAL) 5例。2 免疫表型 初诊A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经肝素抗凝 ,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 ,选取淋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