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3-7岁麻烦型气质儿童的餐桌行为的作用。方法:用CTPS(China Pres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问卷方式对410名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出5个气质类型;对其中50名麻烦型气质儿童的餐桌行为问题进行了3个月的心理干预治疗。并对其餐桌行为做干预前后的偏挑食行为,改善进餐情绪,提高进餐速度有效。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纠正儿童的餐桌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与家庭功能、自我管理、知觉压力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青春期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测评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究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372例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评分为22.97±3.72,完全控制率为40.32%(150/372)。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住校、是否进行过哮喘控制管理培训、患病年限、是否有哮喘家族史、家庭功能、自我管理、知觉压力是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β=-0.054、-0.045、0.057、0.069、-0.065、-0.164、0.351、-0.373,P<0.05),可共同解释变异的89.0%。结论 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水平有待提升,儿科医护人员应该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特征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其疾病控制水平,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成熟过程中T淋巴细胞sjTRECs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华  曾耀英  肇静娴  江逊  何贤辉  林羿 《医学争鸣》2005,26(15):1370-1373
目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正常小鼠成熟过程中胸腺及脾脏T淋巴细胞的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sjTRECs)含量,从而推测T淋巴细胞中的初始T细胞的数目,评价小鼠成熟过程中的胸腺功能.为胸腺发育和功能研究及胸腺研究模型的建立提供研究依据和方法.方法:实时定量PCR(SYBR Green法)检测T淋巴细胞中sjTRECs含量.结果:1~6 wk的小鼠胸腺中的初始T细胞含量持续增加,9wk时已经开始下降,12 wk时持续下降.而小鼠的外周中初始T细胞的含量则随着周龄增加而增加(1~12wk).结论:在小鼠的成熟过程中,从9wk开始胸腺的生成功能减弱,而胸腺的输出功能持续增加;成功建立和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中sjTRECs含量,是准确评价小鼠胸腺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反应( PCR-DGGE)技术从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比较喂养不耐受( FI)与健康早产儿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相似性。方法以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诊断为FI的早产儿为FI组。选择与FI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非FI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出现FI时和同时间段对照组的粪便标本,进行16SrDNAV3区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从而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相似性。结果细菌多样性检测显示FI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指数(H)、丰度(S)、均衡度指数(E)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似性矩阵图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组内菌群相似性较组间高(P<0.05);PCA结果同聚类分析一致。结论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改变及群落结构紊乱可能是引起早产儿F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和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儿科18名专家进行2轮询函,筛选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询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945和0.7875,3级条目变异系数在0.1147~0.2140,构建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项1级条目,9项2级条目,48项3级条目。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儿科专科特点,对儿科门诊护理提出具体、客观、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标准,可用于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史剑波  江逊  狄静芳  许庚  崔蕴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234-236,F003
背景:根据软骨为单一类型细胞组成的无血管组织,对氧和营养的供应要求较低,同种免疫性较低,体内功能较简单,易于在体外构建成可供移植的人工移植细胞系等特点,从建立用于组织工程的通用人类同种软骨细胞系着手,为人工组织和人工器官走向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奠定基础。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胰岛素在原代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的效应,为组织工程中细胞因子的应用与作用进行评估。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分组对照重复观察测量。单位:一所大学的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11/2003-05在暨南大学组织移植与免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研究对象为随机获取的培养的软骨细胞。方法:在低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进行小鼠原代软骨细胞培养,采用WST1比色法和荧光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bFGF和胰岛素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bFGF对小鼠原代软骨细胞增殖影响。②胰岛素对小鼠原代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次要结局:软骨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在4g/L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的bFGF和胰岛素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剂量相关性。形态学观察表明,bFGF和胰岛素不仅促进细胞增殖,而且可使细胞分泌基质增多。结论:胰岛素和bFGF均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751份病历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9.05%,感染部位为消化道、口腔、呼吸道、脐部、皮肤、泌尿道,以消化道感染占首位。主要病原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原发疾病为非感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率比原发疾病为感染性疾病者高。结论: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尤其应加强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强调隔离及无菌操作,避免接触性传播,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同种异体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清除作用,摸索最佳ALA浓度和孵育时间。方法取正常人PBMCs进行单向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LC)5d后将其分为ALA组、光照组、ALA 光照组以及对照组。ALA组和ALA 光照组分别加入ALA终浓度为0.5、1.0、1.5、2.0、2.5mmol/L。将以上MLC细胞分别孵育2、4、6h后,光照组和ALA 光照组接受410nm光源照射1h。加入原去增殖的PBMCs孵育48h。使用MTT比色法进行检测,并计算ALAPDT后的单向MLC细胞对原去增殖PBMCs的杀伤率。通过杀伤率间接比较ALAPDT清除同种异体激活细胞的效果。结果ALA 光照组对刺激细胞的杀伤率明显低于光照组、ALA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0±26.5)%比(87.1±2.2)%、(89.2±2.5)%、(90.3±1.9)%(P均<0.005)。2.0mmol/L、孵育4h组杀伤率最低(P均<0.005)。结论ALAPDT能够选择性清除活化的淋巴细胞,使针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减轻甚至消失,从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9.
定向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将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体外培养后诱导后,诱导为软骨细胞,为软骨的修复和重建提供条件。方法 根据5例的项实验经验,采用12例开胸手术所取正常肋骨分别实验。将肋骨剪开,用含双抗的不完全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得到骨髓液,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分离获得人内髓MSC,经无血清培养诱导液进行诱导培养,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外基质形成及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MSCⅡ型胶原表达。结果 12例的肋骨骨髓MSC体外培养2周后见细胞融合,传代培养并进行诱导。部分细胞开始由梭形转变为圆形,并分泌基质,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MSCⅡ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 人MSC在体外能诱导为软骨细胞,可用于细胞工程软骨组织的构建,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于2020年11月21日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大会设置5个主旨演讲、21个主题报告和5个专题研讨会。这是时隔6年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组织召开的全国儿科消化专业学术盛会,线上参会代表人数超过11000,本次会议将有力地推动全国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并将进一步扩大儿科消化专业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