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68 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及对照组各 34 例。对照组予以患者骨化三醇及钙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国际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估表(QUALEFFO–41)评分以及治疗期间用药安 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交联 C 端肽(β–CTX)、骨钙 素 N 端中分子片段(N–MID)及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 –5b(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水平较对照组更高,QUALEFFO–41 评分中疼痛程度、社会功能、 心理状态、身体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活动性、日常及家务活动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骨 代谢指标与骨密度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A1(the high mobility group A1,HMGA1)在垂体腺瘤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腺瘤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HMGA1蛋白在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表达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52例腺瘤HMGA1均呈阳性表达,信号定位细胞核分布较均匀。 HMGA1蛋白的表达率,在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腺瘤间( P=0.79),不同免疫表型腺瘤间(P=0.2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0.50±0.20) vs(0.24±0.17),P =0.000)),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0.60±0.20)vs(0.24±0.18),P=0.000)),微腺瘤、大腺瘤与巨大腺瘤((0.18±0.17)vs(0.40±0.23)vs(0.52±0.20),P=0.03)),HardyⅠ级、Ⅱ级与Ⅲ-Ⅳ级腺瘤((0.18±0.17) vs(0.30±0.20) vs(0.50±0.20),P=0.0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MGA1预测腺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0.90)。当HMGA1表达率49.2%时,对腺瘤复发预测的特异性达90.5%,敏感度71.4%。结论 HMGA1表达水平与腺瘤的体积、侵袭性及复发显著相关,其预测腺瘤复发风险的准确度较高;HMGA1表达特点有利于病理医师对其准确与可重复性判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临床分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整合素 β4(inte-grinβ4,ITGB4)与钠碘同向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表达的相关性,评价ITGB4对乳头状癌细胞NIS表达及摄碘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55例高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Graves甲亢(GD)小鼠甲状腺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其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载体病毒组和重组腺病毒组,每组15只.通过注射Ad-TSHR289重组腺病毒建立GD小鼠模型,GD造模成功的15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2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癌旁非典型性滤泡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状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EliVision法观察50例PTC癌旁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形态.同时采用半定量评价不典型滤泡的分布密度,分析其与癌旁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多中心性生长、腺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50例PTC的癌旁组织中94%(47/50)检测到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滤泡常失去圆润轮廓,呈滤泡拉长或边缘成角现象.滤泡腔内胶质缺失,偶见胶质深红染,部分滤泡腔内见多核巨细胞.滤泡上皮胞质增多、淡染,胞核体积略增大,染色质细腻,核仁易见(1~2个).核重叠常见,而核沟与核分裂象少见,未见核内假包涵体.非典型性滤泡呈多灶性、非连续分布,其分布密度为4.63灶/10 HPF,少数病例非典型性滤泡与癌组织间有组织学移行.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密度与癌旁淋巴细胞浸润(P=0.000)及PTC多中心性生长(P=0.002)明显相关.当其分布密度达7.5灶/10 HPF时,对PTC多中心性生长的诊断特异性达91%.结论 (1)多数PTC癌旁组织中存在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呈不完全性PTC样的形态学特征.(2)伴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癌旁组织中非典型性滤泡分布密度明显升高,支持甲状腺炎对PTC发生的潜在诱导作用.(3)多灶性分布的非典型性滤泡可能是多中心性PTC组织发生的基础,评价癌旁非典型滤泡的分布密度,有助于提示临床PTC多中心性生长的风险.(4)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密度较好地阐释了免疫性甲状腺炎与PTC多中心性生长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评估新诊断成人超重和肥胖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起始较高剂量(0.4 U·kg-1)基础胰岛素治疗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新诊断成人超重和肥 胖 T2DM 患者 66 例,根据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分为标准剂量组(0.2 U·kg-1)28 例和较高剂量组(0.4 U·kg-1)38 例, 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起始治疗后的 7 d 内,两组胰岛素均不增加剂量,但可根据下面标准减量:空腹血糖(FBG) 4.4 ~ 5.7 mmol·L-1,胰岛素减 2 U;FBG ≤ 4.4 mmol·L-1,胰岛素减 4 U;治疗 7 d 后根据统一标准调量。评估指标为 FBG 达标所需时间、治疗前后糖化血清蛋白(GSP)、起始治疗 7 d 内 FBG 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较高剂量组 FBG 达标≤ 5.7 mmol·L-1 和≤ 6.1 mmol·L-1 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标准剂量组,且治疗 7 d 后 GSP 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别以 FBG ≤ 5.7 mmol·L-1 、≤ 6.1 mmol·L-1 和≤ 7.0 mmol·L-1 为达标标准,两组患 者治疗 7 d 内的 FBG 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标准起始剂量相比,新诊 断成人超重和肥胖 T2DM 患者起始采用较高剂量(0.4 U·kg-1)基础胰岛素治疗,可使 FBG 更快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生长模式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整合素β4的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间的关系。方法 59例经典型PTC依据其生长模式,分为膨胀型、局部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3组;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等因素的关系;免疫组化半定量评价3组间整合素β4的表达状况。结果 (1)经典型PTC中,局部浸润型模式最常见(64%,38/59),弥漫浸润型次之(24%,14/59),膨胀型少见(12%,7/59)。(2)PTC浸润性生长模式与肿瘤腺外浸润密切相关(χ2=12.58,P<0.05)。弥漫浸润型腺外浸润的比例最高(93%,13/14),局部浸润型居中(57%,20/35),膨胀型少见(14%,1/7)。(3)整合素β4表达水平与PTC生长模式(F=20.07,P<0.05)及腺外浸润(t=2.57,P<0.05)均密切相关。β4在弥漫浸润型和局部浸润型外周区的表达高于膨胀型(P<0.05)与局部浸润型中心区(P<0.05);膨胀型与局部浸润型中心区相比,β4表达无差异(P>0.05)。(4)与3种生长模式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内的癌组织,彼此间β4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χ2=0.344,P>0.05)。转移性肿瘤组织β4的表达强度与膨胀型及局部浸润型中心区的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弥漫浸润型与局部浸润型外周区的水平。结论 (1)PTC浸润性生长方式与肿瘤的高腺外浸润密切相关,特别是弥漫浸润型PTC,具有更强的腺外侵袭性。建议病理报告中列入PTC生长模式的描述,以提示其生物学行为。(2)整合素β4高表达参与/介导了PTC的间质浸润,并可能是衔接肿瘤浸润性生长模式与高侵袭生物行为间的重要分子机制。(3)PTC生长模式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等因素无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量化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性核特征(核沟、核重叠、毛玻璃样核及核内假包涵体)的可行性,并分析诊断PTC所需核特征的可能阈值。方法通过对80例PTC的再观察,根据其核特征的分布与分级状况,半定量评价为3组,即核特征高、中、低水平表达组。结果 (1)88%(70/80)的病例同时表达4项核特征,12%(10/80)的病例呈3项核特征,无病例仅出现2项或以下核特征。(2)80例PTC中,核特征高水平表达组16例(20%,16/80);中水平表达组59例(74%,59/80);低水平表达组5例(6%,5/80)。分布趋势为正偏态分布。(3)组织学亚型上,高水平表达组包括经典型与微小癌两类;中水平组涵盖经典型、微小癌、滤泡型、高细胞型、嗜酸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实体型及筛状癌8种亚型;低水平表达组由经典型、实体型及弥漫硬化型构成。(4)80例PTC中,非浸润性PTC 8例(10%,8/80),形态学均表现为包裹性经典型PTC。非浸润性PTC在高、中、低表达组内的构成比依次为:19%(3/16)、8%(5/59)、0(0/5)。结论 (1)诊断PTC,应要求病变内至少具备3项诊断性核特征。(2)多数PTC的核特征,为中水平表达,滤泡亚型也归于此组;核特征高水平表达的病例,多为经典型PTC;实体型与弥漫硬化型的核特征表达水平偏低。(3)从核特征"量化"角度分析,当其呈中水平表达时,已满足非浸润性经典型PTC的诊断阈值。(4)中等水平表达的核特征,达到滤泡型PTC(理论上包括包裹性滤泡型PTC)的诊断条件,即WHO定义所描述的"特征性核需占肿瘤相当大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糖调节受损患者59例。分为埘照组31例及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28例。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包括足三里(ST36)组、足三里(ST36)+手三里(L110)组、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3个亚组,运用实测经络针灸治疗1月后,比较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30//kG30IR、MBCI、I相Stumvollindex)。结果: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前OGTT60min血糖(11.02±0.83)mmol/L,120rain血糖(9.06±0.85)mmol/L,平均血糖(8.10±0.62)mmol/L,AUCg(26.28±1.89)mmol·L·h。经过1月的实测经络针灸治疗干预后发现,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后OGTT60min血糖(9.77±1.01)mmol/L,120min血糖(6.98±1.85)mmol/L,平均血糖(7.32±0.94)mmol/L,AUCg(22.92±3.32)mmol·L-1·h-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足三里+三阴交针灸组治疗后与其它三组治疗后相比,其OGTT30min、60rain或12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AUCg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选择足j里+三阴交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餐后高血糖有明显改善,对于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防严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测评表,对186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患者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应变量,一般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36.6%糖尿病患者知识测评得分为差,48.9%为一般,14.5%为好;患者糖尿病知识得分与其文化程度、病程长短、有无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课程、有无注射过胰岛素、有无工作密切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的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糖尿病教育力度,并做到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以提高糖尿病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