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本组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及大小便失禁。均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及术后常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短时间内症状改善8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本病根据术前典型的影像资料均可确诊。术中尽可能避免活检或分块切除肿瘤,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和盲目止血引起的脊髓损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脊髓水肿。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脑脓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chie.  E 樊友武 《德国医学》1997,14(4):235-238
  相似文献   
3.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的应用现状樊友武李龄早在本世纪3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迷走神经刺激(vagusnervestimulation,VNS)可引起脑电活动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癫痫认识的不断进展,期望通过VNS改善癫痫的疗效。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VNS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刺激迷走神经(VNS)的抗癫癎作用与蓝斑核(LC)的相互关系。 方法:立体定向下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毁损大鼠双侧LC,2 周后腹腔注射戊四氮(PTZ),80 m g/kg 体重致癎,然后观察刺激迷走神经的抗癫癎效应,同时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 结果:VNS明显减轻PTZ致癎大鼠癫癎发作的严重程度,但对蓝斑核毁损的大鼠抗癫癎作用明显减弱,同时蓝斑核毁损后皮质及海马内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结论:实验证明蓝斑核参与VNS的抗癫癎作用,VNS可能通过增加脑内NA 的释放而发挥抗癫癎效应。这一结论提示,拟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可能有增强VNS的抗癫癎作用。  相似文献   
7.
再次经鼻蝶入路切除复发或残留的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垂体瘤再次经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我科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对经鼻蝶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32例垂体瘤进行了经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再次手术治疗。结果:14例(43.8%)肿瘤获全切除,10例(31.2%)肿瘤达到次全切除,8例(25.0%)肿瘤仅获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在垂体激素异常增高的13例功能性垂体腺瘤中,6例激素水平降至正常,3例激素水平下降〉50%,4例激素水平下降〈50%。24例术后随访观察6—48个月,8例(8/9)头痛消失或减轻;21例(21/22)视力、视野障碍改善;5例(5/7)肢端肥大症减轻;3例(3/4)溢乳停止,月经恢复。结论:经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鼻腔的自然间隙,具有入入路直接、创伤轻微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仍然是治疗经鼻蝶手术后复发或残留垂体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虽然少见,但手术治疗困难,手术病死率和致废率仍较高。本对我院198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3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3例,动脉瘤孤立后切除术11例;动脉瘤切除或孤立后载瘤动脉重建术2例;颈部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动脉瘤包裹术2例。结果 术后早期恢复良好为73.3%,中、重残为20%,死亡2例,病死率6.6%。动脉瘤瘤颈夹闭组的13例病人中、除1例术前Ⅳ级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人术后重残外,均恢复顺利。动脉瘤孤立或孤立后切除的11例病人中,4例术后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对侧肢体瘫痪,其中2例在术后3周内恢复正常,另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28个月恢复正常;1例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术后因术野血肿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病人出院时能独立行走。单纯行颈部颈动脉结扎的2例病人出院时病情无明显变化。而仅行动脉瘤包裹术的2例病人均在术后因再出血死亡。结论 为消除巨大动脉瘤的占位效应和出血的潜在性,对颅内巨大动脉瘤提倡积极的直接手术治疗。动脉瘤瘤颈直接夹闭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是首选治疗,对必需行动瘤孤立且交叉循环不良的病例,应尽可能重建载瘤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并手术切除的枕骨大孔区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共14例,病灶最大径2.5 ~5.0 cm,均经病理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9例采用枕下中线入路,5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早期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