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身抗体检测在风湿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对病情预后的评估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近年来,随着风湿病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发现了许多新的自身抗体。同时,许多已知的抗  相似文献   
2.
老刘手指关节出现红肿、疼痛,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医生一再叮嘱老刘,关键是要早期规范治疗,按照医嘱吃药。这早期规范治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免疫净化治疗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净化治疗是通过去除血液中异常的免疫物质和炎症因子或有形成分,达到延缓自身免疫炎症病变进展的目的。许多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免疫净化治疗对部分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其应用已日趋普遍。但是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同时应注意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才能使患者的病情长期缓解。以下主要对这一技术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风湿病的免疫及生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免疫及生物治疗是风湿病临床和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已有多种制剂相继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预示了这一类药物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来氟米特、霉酚酸酯、依坦奈塞及双醋瑞因等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血液系统损害并不少见,而血小板减少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发生率约在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约为5%~10%,成为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在治疗上比较棘手,是SLE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讨论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抗细胞膜DNA(mDNA)抗体在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等特异性自身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45例SLE患者。以Raji细胞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mD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nuA。分析抗mDNA抗体在其他特异性自身抗体阴性SL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抗mDN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69.7%,明显高于抗Sm抗体(19.7%)、抗dsDNA抗体(31.9%)和AnuA(45.8%,均P〈0.01)。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达64.3%;在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为70.2%;而AnuA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为60.3%。结论 抗mDNA抗体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SLE血清学标志之一,尤其对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或AnuA阴性SLE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琼  贾园  栗占国 《现代保健》2011,(23):162-163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双侧腮腺肿大6年,伴口眼干燥5年"入院.患者5年前曾于某三甲医院诊断"干燥综合征".长期口服羟氯喹200 mg/d,双氯芬酸100 mg/d,甲氨蝶呤75 mg/W,泼尼松片由03~05 mg/(kg·d)逐渐减为01 mg/(kg·d).治疗期间,患者仍持续双侧腮腺、颌下腺进行性肿大,并因此到本院就诊.患者自发病来龋齿加重,无脱发、光过敏、口腔溃疡、雷诺现象,无腹痛、腹泻、纳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控制良好.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x线检查对病灶的检出有一定的局限眭,因此不典型病例仍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难点,易造成误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结核病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患病以来曾在国内多家医院按“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治疗,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汉族人群中研究树突状细胞免疫受体(DIC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及其不同亚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RA患者523例和健康对照510名;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DCIR基因rs2377422和rs1084075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分析DCIR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亚型RA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定量检测DCIR在RA患者(233例)及健康者(71名)中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不同DCIR基因型对DCIR表达水平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 ①DCIR SNP rs2377422与汉族RA发病明显相关(等位基因:OR 1.26;95%CI 1.06~1.50,P=0.005;基因型CC与TT+TC:OR 1.34;95%CI1.18~2.06,P=0.004);②DCIR SNP rs2377422主要与抗CCP抗体阴性RA发病相关(等位基因:OR 1.46;95%CI1.10~1.93,P=0.0091;基因型CC与TT+TC:OR 1.58;95%CI1.01~2.47,P=0.043);③和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CIR基因mRNA水平显著增高(0.47-0.10与0.17-0.03,U=6502,P=0.000 38),且携带DCIR rs2377422 CC基因型的RA患者,其DCIR表达水平进一步明显增高(CC与TT+TC:0.429±0.069与0.238±0.023,U=1861,P=0.002).结论 汉族人群中DCIR rs2377422多态性主要与抗CCP抗体阴性RA易感相关;RA患者DCI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DCIR rs2377422多态性可明显影响DCI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风湿病学界已认识到建立国际合作的迫切需求,以及推动风湿病的细胞分子机制和治疗新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应运而生的代表性国际合作组织包括欧洲的创新药物行动(IMI)和美国的促进药物合作组织(AMP)。IMI和AMP已分别启动了"风湿病耐受性治疗(RTCure)"和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RA和SLE AMP基金项目。RTCure项目聚焦对风湿病纵向病程的理解,而AMP项目主要关注炎症关节局部不同细胞亚群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