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脑利钠肽(BNP)动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住院的60例 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患者被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与常规治疗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BNP的动态变化及 LVEF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NP水平及 LVEF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治疗后 BNP水平[24h:(263.6±23.3)μmol/L比(126.2±21.9)μmol/L]显著降低、LVEF [(40.6±13.1)%比(47.3±14.7)%]显著上升(P均<0.01),随访30d后无创通气组较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426-550m)者比例为75.0%比59.3%、LVEF [(49.4±12.5)%比(41.1±11.7)%]、存活率(96.4%比90.6%)明显增加,再次住院率(7.1%比12.5%)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低氧血症患者早期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采取支架置入治疗后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高Hcy水平被分成:CHD组,CHD+高Hcy组,均为60例,采用SYNTAX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对两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支架置入后的MACCE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与CHD组比较,CHD+高Hcy组支架置入数[(1.63±0.73)枚比(2.45±0.87)枚]、冠脉病变血管数[(1.73±0.63)个比(2.25±0.70)个]及SYNTAX得分[(25.90±5.88)分比(33.03±8.29)分]均显著增加(P均=0.001);在一年随访中,CHD+高Hcy组MACCE总发生率显著高于CHD组(23.33%比6.67%,P=0.01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和冠心病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需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床边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穿刺置管建立快速、有效的深静脉通道,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临时起搏,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操作途径,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在穿刺和置管的过程中,各种并发症常有发生,其中误穿锁骨下动脉较常见,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报告1例误穿入锁骨下动脉并置入12G大腔中心静脉导管后通过内科手法成功拔管病例。  相似文献   
4.
林宇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3):409-4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2008年的33例冠心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超、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3例冠心病合并甲亢患者中有冠心病史15例,甲亢病史10例,糖尿病24例,高血压18例,吸烟12例;均表现胸闷、心悸,合并胸痛21例,心律失常30例,心功能不全22例,体重减轻21例,怕热、皮肤湿润15例,暴躁、失眠8例,大便次数增多12例,甲状腺肿大6例。入院时均未考虑冠心病并甲亢,明确诊断后给予抗冠心病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好转出院26例,病重自动出院2例,死亡5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冠心病合并甲亢的诊断:对冠心病反复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常规抗冠心病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欠佳时,注意存在不明原因消瘦、多汗、便次增多、失眠、暴躁、手颤等症状,应及时做甲状腺功能测定;对初诊甲亢患者,若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表现应及时做心电图、心脏B超、运动平板试验及核素等检查,必要时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合并甲亢应及时给予抗冠心病和抗甲状腺等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经冠状动脉给药后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心源性猝死、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TIMI血流2级、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罗非班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替罗非班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1病历报告 患者,女,40岁.因消瘦、多汗1年余,反复心悸,晕厥1d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病程中伴有多汗,失眠,脾气暴躁,体重减轻约20kg.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亢",予口服药治疗后稍好转,但甲状腺逐渐增大.近半年自行停药,症状加重.¨前出现反复心悸,晕厥伴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预防组,每组10只,低氧组和预防组给予低氧处理,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且预防组于低氧前给予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周后观察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和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肺小动脉MMP-2表达。结果低氧组大鼠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血管形态学指标和肺小动脉MMP-2染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预防组上述指标低于低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增加,辛伐他汀可抑制其表达,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谢阳  徐名伟  吴强  林宇鹏  沈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47-2049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0例和对照组(金属裸支架治疗)63例.观察组采用DE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BM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观察支架植入情况,随访2年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1)观察组平均植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及复杂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达TIMI血流3级.(2)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接受冠脉造影复查率、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植入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与4周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再通率2=12.025,χ病死率2=10.57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23.01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