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照康  吴作舟 《医学争鸣》1990,11(5):385-388
为定量研究阻抗心动图(ICG)波形的变化,作者以h/(dz/dt)_(max),h/(dz/dt)_(max)。T_(1/2)/LVET和T_o/LVET作为收缩波形指数,分析了43例正常人和36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TCG波形,发现正常人与由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之间,波形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h/(dz/dt)_(max)和T_o/LVFT尤其敏感(P<0.01),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2和0.57;而在冠心病组分别为0.33和0.77。此外,ICG波形异常程发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有增大的趋势。提示心脏收缩功能减退,与LVEF的降低相一致。这说明ICG收缩波形指数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脏功能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12只开胸狗做心导纳图、阻抗图,测量(dy/dt)_(max),(dy/dt)_(max)/T_(R-y),(dz/dt)_(max)和(dz/dt)_(max)/T_(R_z)。然后改变测量电极间距L和基础阻抗Z,发现前者可引起(dy/dt)_(max)、(dy/dt)_(max)/T_(R-y)的显著变化;后者可引起(dz/dt)_(max)、(dz/dt)_(max)/T_(R-z)非常显著的变化。由心导纳图、阻抗图所得心脏每搏量(SV)与电磁流量计所测S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和0.678。提示两法测量心脏泵血功能有相同的可靠性,但前者受L影响较大,后者对Z_0的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4.
对12条开胸狗冠状动脉前降支安放自制可调缩窄器,形成不同程度狭窄,获得左心室收缩压力(LVSP)和dp/dt等在临界狭窄时开始显著降低(P<0.05)。CO和SV在重度狭窄时分别降低了16%和20.6%(P均<0.01)。瞬时血流速率(dQ/dt)在轻度狭窄时降低7%,重度狭窄时降低19.4%(P<0.01)。二维信号环Q-dQ/dt面积在轻度狭窄时为对照组的89.47%(P<0.05),在临界和重度狭窄时分别为对照组的80.87%和62.14%(P均<0.01)。提示冠脉不同程度的狭窄可导致心功能及收缩性不同程度受损。  相似文献   
5.
胸阻抗图(ICG)法测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钟输出量(CO)是无创伤心功能检查手段之一。但手工测量计算很费工时,且易引起误差。作者用电子计算机完成这一工作,并与手工计算结果作比较,说明微机处理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自行研制的双通道阻抗/导纳仪同时检测了20例正常年轻人胸部三个方向上的心阻抗变化。并将 X、Y、Z 三个方向的信号ΔZz、ΔZx、ΔZY(简称ΔZ)和 dzx/dt、dzx/dt、dzy/dt(简称 dZ)分别两两合成平面阻抗环。比较环的面积(∧)和形状指数(b/a),发现Ⅰ类环面积较小(∧<4.6×10-3Ω2,环形状不清(b/a<0.4);Ⅱ类环类似(∧<6.8Ω2/S2;b/a<0.4);但是,Ⅲ类环面积较大且有一定的形状(b/a>0.45),与上两种环相比有显著差别(配对 t 检验 P<0.01)。结果表明心阻抗变化具有一种空间对称式的相似性,故提示心肌收缩运动本身可能是脚阻抗交化的一个重要起因。实验支持阻抗容积图的电场理论。  相似文献   
7.
第七届国际电生物阻抗会议(ICEBI)于1987年5月21~23日在奥地利的KAIGENFURT召开。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87篇,其中81篇收入大会论文摘要集。有70多位代表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我国有8名代表出席,论文24篇。我校生理学教研室臧益民教授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报告了题为“左心室阻抗微分图——测定心脏舒张功能的新方法”的论艾,受到重视和好评。  相似文献   
8.
电阻抗断层成象术(EIT)根据体内电阻率的分布,产生一横截面图象。它是通过测量加于体表电极的电压或电流来实现的。不同生物组织的电阻率分布范围由脑脊液的0.65Ω.m,依血液、肌肉和脂肪的顺序增加,直到骨头的166Ωm,其分布之宽,使得不同软组织在EIT中可形成相当明显的对比度。与  相似文献   
9.
10.
<正> 心肌力学的发展显示心肌内压力(Intramyocardial Pressure,IMP)已成为表达整体心脏力学性质的一个必须涉及的重要参量。心肌内压力最初是在实验中偶然获得的,后来于1939年由Johnson和Dipalma等提出这一概念,随后引起了对IMP的测量和研究的浓厚兴趣。现在认为,对应于心室肌的每次收缩活动,在整体室壁上存在一个具有复杂空间分布和时间瞬变的力场分布,这一分布不仅在整体形成了室腔内压力的发展,而且直接作用于室壁内的冠状血管分布。这种限于心壁内、血管外的组织压力或心肌细胞间隙腔的压力被称为心肌内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