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甲胎球蛋白(α-fetoprotein,AFP)的变化,观察病人肝功能有无改善。方法 MSC移植治疗7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5例,慢性重症肝炎5例,监测疗前和疗后1周、疗后1个月、2个月AFP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疗后1周AFP较疗前明显升高,其后降低,2个月至疗前水平,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疗后1月、2月与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碱酯酶疗后2月较疗前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观察过程中未出现肝脏及其他器官肿瘤。结论 MSC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13.)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6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100名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及TGF.B,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及TGF-13,浓度为(110.87±22.64)ng/L和(15.08±3.2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8±4.75)ng/L和(7.17±1.86)μg/L(t值分别为20.166、11.066、P均〈0.001);观察组s1、s2、s3、及S4期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84.25±16.86)、(101.87±26.70)、(118.04±20.75)、(134.65±25.73)ng/L(F=15.689,P〈0.05),TGF-β1分别为(10.87±2,64)、(13.06±2.74)、(17.87±3.28)、(22.76±4.75)μg/L(F=12.438,P〈0.05);肝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血清VEGF与TGF-13,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检可作为诊断及判断病情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的变化,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硬化模型,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的变化。图像分析仪对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 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变浅,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结论 提示纹状体神经元的变化有可能与肝性脑病时出现的运动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原发忡胆汁性肝硬化(PBC)主要根据黄疸、瘙痒等症状,结合高碱性磷酸酶(ALP)及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确立诊断[1].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诊治水平,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生化、病理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2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自身抗体、肝脏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2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确诊的平均年龄为44~65岁,其中22例为女性,临床表现包括乏力、纳差、腹胀、黄疸、腹水,部分患者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球蛋白、ALT、AST 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多数伴有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形成淋巴滤泡,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多为中年女性,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升高为特点,肝脏活检提示界面性肝炎,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当女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肝损伤时,在排除其他常见原因引起的肝病后,应考虑到 AIH 的可能,以便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歧三联活菌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n=50),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未治疗组B、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C、奥沙拉秦治疗组D、双歧三联活菌和奥沙拉秦联合治疗组E(n=10).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结果:A组大鼠DAI(P<0.001)、血清TNF-α(P<0.001)水平、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P<0.05)、肠组织学评分(P<0.05)显著低于未治疗组B;B组大鼠DAI、血清TNF-α水平、肠组织学评分、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最高(P<0.05);3个治疗组C、D、E的大鼠DAI、血清TNF-α、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肠组织炎症明显消散,以E组最显著(P<0.05),肠组织TNF-α的表达与结肠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能有效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黏膜免疫系统效应细胞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尿潴留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局部麻醉可将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降至最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