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目的 通过靶肺静脉单侧隔离及靶肺静脉双侧隔离的对比,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术中短阵的房颤心电图与标测的肺静脉靶点结合,确定房颤靶点。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行房颤手术的69例患者分为靶肺静脉双侧隔离组和靶肺静脉单侧隔离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靶肺静脉双侧隔离55例,靶肺静脉单侧隔离14例。两组患者在3、6及12个月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45%vs14.28%,9.09%vs28.57%,21.82%vs35.71%,均P> 0.05)。结论 对于存在单侧触发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靶肺静脉双侧隔离与靶肺静脉单侧隔离效果相同,因此仅隔离单侧靶肺静脉即可。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安  杜君彦 《浙江医学》2005,27(8):587-588
缺血性肠病是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道缺血性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发展为肠梗死,尤其是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一旦发生,其死亡率可高达70%~90%.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1998~2004年收治的28例缺血性肠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近年来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对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似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阴V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nVE治疗。结果:20例患者PTVE术后能即刻止血,成功率100%,3d~3个月后,4例患者发生再出血。PTVE术后3周,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结论:急诊门VE创伤小、禁忌证少,既控制了上消化道出血,又保持了门静脉的适度压力,起到了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家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各时段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并探讨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模型,并分别于肠缺血的不同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2组血清IL-1β、IL-6,并分析其变化与肠组织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静脉血IL-1β、IL-6在2h和4h时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清IL-1β、IL-6可作为早期诊断肠缺血性疾病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87例肝硬化张力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接受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和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例数、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和肌酐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钠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放腹水加静滴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杜君彦  李成安  吴伟  宋丽  朱丽明 《医学争鸣》2009,(24):3085-3088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与内镜下组织粘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三种方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14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单纯硬化剂组75例),组织粘合剂(单纯组织粘合剂组34例)与内镜下组织粘合剂联合硬化剂(硬化加粘合剂组38例)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术后随访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对三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及其属支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脐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了系统观察比较.结果:硬化加粘合剂组的急诊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的曲张静脉消失率存在显著差异,硬化加粘合剂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单纯硬化剂组明显高于单纯组织粘合剂组(P〈0.05); 近期和远期再出血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单纯组织粘合剂组最高,硬化加粘合剂组稍低于单纯硬化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减小,脾静脉血管内径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胃左静脉、脐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管内径无显著变化; 三组门静脉、脾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胃左静脉、脐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变化不大.结论:内镜硬化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性高、止血效果肯定、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同时治疗后可能不会明显加重门静脉高压,并能改善回肝血流,且对于门静脉的属支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PHT)出血患者食管胃底静脉丛应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TH胶)栓塞前、后门静脉系统压力动态变化,分析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预测再出血风险.方法:3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25例行食管胃底静脉丛TH胶栓塞,10例行食管胃底静脉丛TH胶栓塞+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比较术前、术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压力变化;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观察手术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止血.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术后门静脉主干静脉压为(37.45±5.11)am H2O(1 cm H2O=0.098 kPa),较术前明显升高[(32.54±5.23)cm H2O,P<0.01];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为(34.33±4.68)cm H2O,较术前升高[(31.46±4.35)am H2O,P<0.053.10例经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PSE治疗后,患者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8.70±4.58)cm H2O比(32.68±4.89)cm H2O、(28.03±4.12)cm H2O比(31.46±4.35)cm H2O和(28.81±5.12)cm H2O比(32.89±4.79)cm H2O P值均<0.053.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术后3周患者血清白蛋白为(34.57±6.84)g/L,较栓塞前高[(30.45±5.78)g/L,P<0.05].术后少量患者出现发热、腹水,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治疗3个月后胃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结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症出血治疗有效,且对肝细胞功能恢复有一定效果,但有增加消化道再出血风险.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SE对降低门脉压力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效,但不利于肝细胞功能恢复,有增加腹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与结肠瘤样息肉发病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因素如腰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等与结肠瘤样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5年3月-2009年11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7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与发生结肠瘤样息肉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因素.结果 278例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的有117例(研究组),其余为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中除舒张压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型肥胖、高血压病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结肠瘤样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代谢综合征因素中腰围、三酰甘油和高血压病是结肠瘤样息肉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该类患者需进行结肠瘤样息肉筛查.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率约为20%.短期内再出血发生率为30%-40%.目前药物保守治疗止血成功率低,三腔气囊填塞及内镜下治疗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