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5-Ful+醛氢叶酸(CF)+顺铂(DDP)的PLF双周方案与DDP+5-Fu的PF三周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5例住院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Ⅳb期)或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按不同的化疗方案分成PLF组(29例)或PF组(26例)。治疗方法:PLF组:第1天水化,同时静滴DDP 40~50mg/m^2,然后予CF 0.2g静滴2h,接着静脉注射5-Fu 0.5g,再接5-Fu 2.8~3.0g/m^2持续静滴48h(60%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第1、15天;每4周重复;PF三周方案组:DDP 80~100mg/m^2分5天静滴,5-Fu 1g第1~5天静滴2h,每三周重复。观察两组的客观疗效、中位缓解时间和毒副反应。[结果]PLF的有效率(RR)较PF稍高,RR分别为62.1%和38.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3.6个月和2.6个月(P〉0.05)。PLF组在骨髓抑制(包括中重度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口腔黏膜炎,并发感染等方面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PF组(P〈0.05)。PLF组因毒副反应明显.患者拒绝继续化疗者亦较PF组高(P〈0.05)。[结论]从耐受性和毒副反应来看,PF三周方案优于PLF双周方案;而从疗效来看,PLF双周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鼻咽癌有效率较PF三周方案稍高,但因毒副反应增加,限制了临床使用,从而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42℃热疗的HepG2肝癌细胞系模型,评价不同热疗持续时间(0、3、6、12、24 h)对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热疗导致Hsp90α和26S蛋白酶体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热疗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F=28.958,P<0.001),且热疗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强(F=621.704,P<0.001);热疗导致胞内Hsp90α表达量增加(F=27.403,P=0.035),26S蛋白酶体表达量明显降低(F=164.174,P<0.001),活性也下降(F=133.043,P<0.001);干扰HSP90α后,26S蛋白酶体也减少(F=180.231,P<0.001).结论随着热疗时间延长,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热应激和ROS共同导致蛋白持续变性而消耗HSP90,使没有足够的HSP90对26S蛋白酶体组装和稳定导而导致变性蛋白蓄积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使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维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特点,用以指导临床。   方法   采用2011年《St.Gallen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国际专家共识》提出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方法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369例有病理诊断的维、汉族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两者特点。   结果   284例维族乳腺癌患者的Luminal A型、Luminal B伴HER-2阴性亚型、Luminal B伴HER-2阳性亚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比例分别为12.67%(36/284)、34.51%(98/284)、20.07%(57/284)、14.79%(42/284)和17.96%(51/284);85例汉族患者相应分子分型比例分别为16.47%(14/85)、37.65%(32/85)、10.59%(9/85)、10.59%(9/85)和24.71%(21/85);维族和汉族HER-2阳性率分别为34.86%(99/284)和21.18%(18/85);维族乳腺癌患者Luminal B伴HER-2阳性亚型比例高于汉族(P=0.045),维族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高于汉族(P=0.030)。   结论   与汉族患者比较,维族乳腺癌患者有较高的Luminal B伴HER-2阳性亚型比例和较高的HER-2阳性率,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在维族乳腺癌患者中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icroRNA-155(miR-155)对高转移性人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人食管癌EC109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法扩增miR-155的前体序列,通过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然后将构建成功的pcDNA3.1(-)-pri-miR-155载体(命名为p-miR-155)体外瞬时转染人食管癌EC109细胞,利用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法检测mR-155成熟体的表达水平,并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法检测EC109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以及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携miR-155的真核表达载体;与空白(Mock)和对照组(p-Ctrl)相比,转染后的EC109细胞过表达miR-155、p-miR-155载体转染组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明显增加(P<0.01),同时克隆形成能力(在100和1000个细胞/孔接种条件下)明显下降(P<0.01),以及伤口愈合能力下降(P<0.01).结论 过表达miR-155可显著抑制人食管癌EC10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嗣控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治疗慢性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奥施康定治疗组或芬太尼透皮贴组。奥施康定组初始剂量10mg/12h,正在用吗啡镇痛者,按照吗啡0.5荆量换算。芬太尼透皮贴组初始剂量为25μg/h,正在用吗啡镇痛者,按照芬太尼透皮贴(μg/h)=每日吗啡剂量(mg)×0.5换算。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每位患者至少治疗两周,同时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奥施康定组41例疼痛缓解率为92.68%;多瑞吉组43例为93.0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结论奥施康定和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均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嗣控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治疗慢性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奥施康定治疗组或芬太尼透皮贴组。奥施康定组初始剂量10mg/12h,正在用吗啡镇痛者,按照吗啡0.5剂量换算。芬太尼透皮贴组初始剂量为25μg/h,正在用吗啡镇痛者,按照芬太尼透皮贴(μg/h)=每日吗啡剂量(mg)×0.5换算。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每位患者至少治疗两周,同时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奥施康定组41例疼痛缓解率为92.68%;多瑞吉组43例为93.0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结论奥施康定和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均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吉奥单药治疗蒽环及紫杉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蒽环、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2例,接受替吉奥单药化疗。替吉奥40~60 mg(体表面积<1.25 m2,40 mg;1.25~1.5 m2,50 mg;>1.5 m2,60 mg);于早晚饭后口服,连服28 d,6周重复,至少治疗2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9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40.9%,中位TTP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Ⅲ°白细胞下降9.37%,其余均为Ⅰ°~Ⅱ°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治疗蒽环及紫杉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小,是有效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病例分为痰热清组和双黄连组,同时使用抗生素,不再加用其他化痰药。结果:痰热清组治疗肺炎的显效率为74%,总有效率94.3%且起效时间3~7d与双黄连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晚期结直肠癌所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9例使用含卡培他滨双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接受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化疗,7例使用卡培他滨加伊立替康化疗。结果 39例患者中发生1度、2度和3度手足综合征分别占35.9%、17.9%和7.7%,出现手足综合征的客观有效率为45.8%;未出现手足综合征病例的客观有效率为13.3%,P=0.024;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和40%,有改善疾病控制的趋势,P=0.065。结论手足综合征是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出现HFS者提示有效率可能增大,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与c-mycG4-DN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CD)、等温滴定微量量热试验(ITC)、核磁NMR滴定以及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熔点试验等方法,研究吡柔比星与c-mycG4-DNA的相互作用;采用PCR-Stop方法研究吡柔比星对c-mycG4-DNA复制的抑制。结果在电子吸收光谱中,吡柔比星的特征吸收峰随c-mycG4-DNA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减色率AH=9.2%(△λ=4nm);根据热力学计算的结合常数K11为1.0×10^4μmol/L;随着吡柔比星的加入pmycG4-DNA的圆二色光谱在265nrn处的信号变化均匀缓慢,在300nm处出现1个负的诱导信号:在吡柔比星作用下,c-mycG4-DNA5'-末端表面碱基G21-A25发生明显变化,并且熔点升高20.2℃;PCR-Stop试验证实,随着吡柔比星浓度的增加,c-mycG4一DNA的复制能力不断减弱。结论吡柔比星能够以沟槽方式与c-mycG4-DNA相互作用,稳定c-mycG4-DNA四链体结构,并抑制其复制功能.吡柔比星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它能够结合并稳定c-mycG4-DN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