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制不透X线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确定正常人胃排空及胃肠道通过时间的正常值。方法:采用X线法对60例健康志愿者餐后1 h、2 h3、h的胃排空及24 h4、8 h肠道标志物排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正常人标准餐后3 h胃排空率为41.1±30.0%,24 h和48 h肠道标志物排出率分别为73.5±29.8%、99.0±20.9%。结论:自制的标志物具有良好的屏蔽功能;X线法胃排空及胃肠通过时间测定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和评价在标准的钡餐检查中,十二指肠胃返流(Duodeno-qastric Reflux,简称DGR)的发病率及相应X-线表现。方法:采用摄影和透视相结合,对500例患者进行标准的上胃肠道钡餐检查。结果:DGR的发病率为62%,X-线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结论:应用标准的上胃肠道钡餐检查,DGR的表现典型,诊断标准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一般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但对它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我们利用电子束CT(EBCT)对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检测,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X综合征及临床情况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 人18例X综合征、30例冠...  相似文献   
4.
治疗创伤后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PACS)48例。骨折和软组织挤压伤是其主要原因:疼痛、间室区肿胀、运动和感觉障碍是PACS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疗法,有益于提高手术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愈率8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因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64层MSCTA检查的患者67例,其中37例扫描中出现期前收缩(房性17例,室性20例),16例心电信号出现错误触发点,14例部分R波上触发点缺失而导致R-R间期不等.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编辑,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工作站重组编辑后的图像.12例患者在MSCTA后4~30 d行冠状动脉导管造影(CAG)检查.结果 1例房性期前收缩患者未能实施心电编辑.66例763段冠状动脉中质量为优、良、中和差者分别为473(62.0%)、213(27.9%)、51(6.7%)和26段(3.4%);可用于诊断的血管为737段(96.6%).12例患者冠状动脉MSCTA检查结果 与CAG检查进行对照,MS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1≥50%的敏感性为84.6%(22/26);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83.3%(10/12);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性为96.3%(105/109),阴性预测值为97.2%(105/108).结论 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心电编辑冠状动脉MSCTA能明显改善患者期前收缩和心电信号中触发点错误的图像质量,扩大了冠状动脉MSCTA检查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MSCT)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AHCM患者21例,其中14例经超声心动图(UCG)确诊,UCG检查阴性的7例经MRI确诊.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5例患者有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导管造影对照.(1)利用MSCT后处理工作站分别测量左心室各节段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室壁厚度并计算心尖部室壁增厚率(LVAT),计算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LvA)和左心室基底段后壁舒张末期室壁厚度(LVPW)的比值(LVA/LVPW);利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定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与对照组30名正常人MSCT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利用MSCT血管分析软件判断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并测量狭窄率.结果 MSCT左心室四腔面和两腔面观察AHCM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均显示心尖部心肌呈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导致左心室心腔变形.定量分析显示AHCM组和对照组LVEDV分别为(82.6±11.4)与(108.5±10.6)ml;心尖部LVA分别为(20.6±3.4)与(9.9±1.5)mm;LVA/LVPW比值分别为2.1±0.5与1.1±0.2;LVAT分别为(25.6±4.7)%与(81.5±8.5)%,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2、15.29、9.91和27.30,P值均<0.05);LVPW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6和1.13,P值均>0.05).MSCT血管分析软件显示21例患者中5例肌壁内冠状动脉-心肌桥形成,4例出现血管狭窄,其中1例1支血管狭窄>70%诊断冠心病.5例患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所见与MSCT相符.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AHCM,实现了心脏解剖、功能和冠状动脉的综合评价,避免了有创冠状动脉造影和重复检查对患者带来的不便,在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心肌活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先天性心血管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EBCT诊断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心血管憩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1例行单层容积增强扫描.结果 9例中包括1例心室憩室、3例心房憩室和5例主动脉憩室.EBCT三维重组能准确显示憩室来源、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并显示其他重要伴发异常,如2例右心房憩室伴发房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憩室伴发单发右位心、右室双出口、共同动脉干、室间隔缺损等畸形.结论 EBC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诊断先天性心血管憩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滑膜骨软骨瘤病临床并非少见,多为单关节发病,多关节发病以双膝关节多见,2个关节以上发病目前国内未见报道,我院于2005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电子束CT(EB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肺门区肺癌进行术前前瞻性评价,探讨其指导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拟诊为肺门区肺癌的患者行EBCT双期增强扫描后分析肿物与气管、主支气管、及肺门、纵隔大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肺门区肺癌38例,术前根据EBCT扫描将病变分为:可切除组28例,与手术结果符合25例,符合率89.3%;不可切除组10例,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8例,符合率80%。EBCT双期扫描评价肺门区肺癌与肺门、纵隔结构关系的敏感度为92.6%(25/27),特异度为72.7%(8/11),准确度86.8%(33/38)。结论EBCT双期扫描对肺门区肺癌的术前评价是准确而可行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内肉芽肿是一种少见颅内非瘤占位性病变。笔者报告18例经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肉芽肿,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初步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女各9例,年龄12~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