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4例(南京市传染病防治院3例,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狂犬病患者合并皮下气肿(皆未施行气管切开),均为男性,19~27岁。皮下气肿出现时间:第3病日2例,第4、5病日各1例。分布部位:1例在面颊部、颈部(至第二肋间),1例在下颌部、颈部直至第三肋间),1例在胸骨上窝、颈部锁骨上窝,1例在颈、前胸部及腋下。狂犬病并发皮  相似文献   
2.
小儿伤寒并发多器官损害:附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91例小儿伤寒中并发单器官损害39.56%,双器官损害27.47%,多器官损害32.97%,累及肺、心、肝、胆囊、肠、肾、脑等器官共发生13种并发症与水电解质紊乱。器官损害多发生于初期、极期,系由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变态反应参予。  相似文献   
3.
例1男,1岁,因发热,嗜睡4天,近2天来频繁呕吐于1988年2月12日入院。患儿于2月8日始畏寒,发热39.8℃,嗜睡,拒食,阵发性尖叫(?)当地医院诊断为“上感”,应用庆大霉素、洁霉素、安乃近等,汗出热退。次日热峰39.5℃,上述症状加重,第3病日热未退,频繁呕吐,为喷射性,胸、腹、臀、四肢,皆见散在出血性皮疹。疑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转来我院。当地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体温39.3℃,脉搏124次,呼吸20次,血压10.5/6.5KPa,神志恍、嗜睡,苍白,激惹状态,颈、胸、腹、背、臀、四肢均见散在0.2~0.6cm 大小瘀点、瘀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痢疾杆菌的菌型及药物敏感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探索菌痢的菌属、菌型分布,进一步掌握各型的药物敏感情况,对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南京铁道医学院儿科及南京市传染病院1980~1985年间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16例均为临床符合,大便有痢疾样改变,并经大便培养证实者。其中男64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1.23:1。最小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 HRP-SPA 检测 ICPIC 和 CMSC 方法,对 ICPIC 和 CMSC 产生条件和试验有关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和探讨,同时观察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ICPIC 和 CMSC 变化,证实其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本省不少地区有狂犬病病例发生,现将有关问题综合讨论如下:流行病学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本省徐州地区一年来有8个县151个公社有疫情发乍,死亡48人。淮阴地区传染病院在最近一年内亦收住狂犬病患者26例,预后均不佳。人群对狂犬病病毒有普遍易感性,人被病犬咬伤后若末接受预防接种,其发病率平均为15—20%。发病与否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局部处理情况以及衣著厚薄等因素有关。农村中儿童及青壮年与病兽接触机会较多,故咬伤和发病率也较高。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或非乙型肝炎在潜伏期或急性早期,15~20%的患者可有血清病样症群。肝炎症状和体症发作之前几天到6周,可出现暂时性红斑疹,或斑丘疹及多关节痛,有时伴有荨麻疹,偶见类风湿性样关节炎,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消失。可有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IgM、IgG)的存在。特发性混合性冷凝球蛋白血症是一种以紫癜、关节痛或关节炎以及全身无力三个临床症候为特征的症状群,常累及肾脏而呈进行性。组织学检查显示广泛性脉管炎伴免疫复合物沉着。74%的冷凝沉淀物内含有HBsAg或抗-HBS,并可见类似20nm和27nm球形、管形和HBV的Dane颗粒。急性和慢性肝炎两者都能发生混合性冷凝球蛋白血症。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中30~40%与HBV感染有关,最初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痛和皮疹,几个月内发展为周围神经炎,高血压,嗜酸细胞增多症,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伤寒杆菌的菌株变异而毒力增强,对氯霉素及多种抗生素耐药。我院应用氟哌酸(FPA)和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治疗难治性小儿伤寒11例,兹报告如下。资料与结果本组11例之临床特点:(1)持续发热35天以上;(2)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  相似文献   
9.
伤寒294例初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1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伤寒350例,其中初诊误诊294例,误诊率为84%,现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49例,女145例。年龄3个月~66岁。294例起病后均在院外诊治。伤寒诊断标准:(1)发热,血(或尿、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者;(2)发热,肥达氏反应滴度呈递增者。二、初诊误诊疾病:本文294例初诊时误诊为以下20种疾病(见表)。  相似文献   
10.
病例报告患儿,3岁,女,南京人,住院号20370。因发热,全身典型水痘伴大水疱6天于1984年7月1日入院。20天前由于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在院外诊断为“百日咳”,已用抗生素治疗,否认应用磺胺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史。发病7天前有水痘密切接触史。入院前6天突然寒战、发热39℃,全生爆发小水痘,分布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