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善得定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 6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善得定组32例,对照组(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2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善得定治疗72h后止血率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85%,且善得定能够减少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而两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善得定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白藜芦醇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KN45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100?μmol/L)、 白藜芦醇高剂量组(400?μmol/L)。各组细胞处理1、2和4?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Ras、Raf、MEK、ERK1/2蛋白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在处理1、2和4?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Ras、Raf、MEK和ERK1/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藜芦醇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 0.05);MEK和ERK1/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且PD98059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细胞ERK1/2的荧光强度均减弱。结论 白藜芦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可能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减弱Ras、Raf、MEK和ER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单纯TACE组和TACE+胸腺肽组,每组25例,2组均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1组术后联合胸腺肽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肿瘤大小、血AFP、肝功能和血常规变化。结果:TACE联合胸腺肽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率>30%者可达56%,较单纯TACE组明显,且AFP下降更明显,而肝功能损害和血细胞减少较单纯TACE组轻。结论:胸腺肽联合TACE治疗能明显减轻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且肿瘤体积缩小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其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12.5、25、50、100μmol/L)分别与MGC803细胞系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罗格列酮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GC803细胞PTEN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使MGC803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G1期,呈剂量依赖性,并诱导PTEN表达上调。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诱导PTEN表达上调,使MGC803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G1期,进而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这可能是PPARγ激活剂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小鼠体内人类胃癌MGC803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类胃癌MGC803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解剖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50 mg/kg的罗格列酮连续灌胃5 d作用于荷瘤小鼠后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50 mg/kg的罗格列酮能明显抑N4,鼠肾囊膜下移植瘤MGC803细胞增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62.9%.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能抑制小鼠体内肾囊膜下MGC803细胞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荷瘤小鼠的毒副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MGC803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瘤模型后,50mg/kg罗格列酮连续灌胃5天作用于荷瘤小鼠,观察其体重、肝肾功能、血糖和肝肾结构的变化。结果50mg/kg罗格列酮对荷瘤小鼠血糖、肝脏和肾脏结构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PPARγ配体50mg/kg罗格列酮对荷瘤小鼠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及MMP-9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晚期胃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10/2013-10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对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 mo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9%与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3.7%vs 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MMP-2与MMP-9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MP-2与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并且可显著降低M M P-2与M M P-9的血清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icroRNA-219-5p(miR-219-5p)靶向E-钙黏蛋白(E-Cadherin)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与E-Cadherin结合特异性最好、稳定性强的miRNAs。在30例肝癌组织和20例癌旁肝组织中,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RT-PCR)miR-219-5p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高转移和低转移的肝癌细胞株中,qRT-PCR检测miR-219-5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219-5p 模拟子(mimic)、抑制子(inhibitor)、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al)转染到肝癌HepG2细胞系,qRT-PCR检测miR-219-5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Transwell方法检测miR-219-5p表达改变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发现miR-219-5p与E-Cadherin结合最稳定,且特异性最好。肝癌组织中miR-219-5p低表达、E-Cadherin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miR-219-5p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高转移细胞株中miR-219-5p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而N-cadherin高表达,在低转移细胞株中miR-219-5p低表达、E-Cadherin高表达而N-cadherin低表达(P <0.05)。miR-219-5p水平表达增高,引起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高表达;miR-219-5p表达下调,可引起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低表达(P <0.05);HepG2-miR-219-5p 模拟子细胞株中侵袭细胞计数为(24±3)个/高倍镜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株(P <0.05)。结论  miRNA-219-5p可通过靶向结合E-Cadherin,调控EM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倾向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倾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肝、退黄、抗病毒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2周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住院天数、重型肝炎发生率及病死率情况,并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组2周时患者的TBil明显下降,Alb、PTA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重型肝炎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倾向患者早期使用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的体温、右上腹痛、腹部压痛、血常规及腹部B超等临床表现。经验性用药主要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 3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85.7%、82.9%、62.9%分别出现发热、右上腹痛、右上腹压痛,68.6%白细胞总数〉10×109/L,B超检查均有胆囊和胆管壁增厚、毛糙等变化。经抗感染治疗后分别有71.4%和14.3%胆道感染治愈和好转,57.1%患者肝功能好转。结论大部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有典型的胆道感染的表现,常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早期发现以及有效地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