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晖  徐红卫  程敬亮  陈学军 《重庆医学》2015,(27):3842-384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维时空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最大径小于或等于3.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1例疑似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病患者行3.0T 3D-TOF-MRA 及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以3D-DSA 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3D-TOF-MRA 诊断微小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171例受检患者,经3D-DSA 证实,47例患有微小动脉瘤,共计56个,其中8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D-TOF-MRA 共检出48例,共57个微小动脉瘤,假阳性2个,漏诊1个。59例患者3D-TOF-MRA 及3D-DSA 检查均为阴性。3D-TOF-MRA 诊断微小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6%(56/58)、98.3%(59/60)、97.5%(115/118)。结论3.0T 3D-TOF-MRA 尤其是容积重建技术对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基本可以替代3D-DSA,成为筛查及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混合型Le Fort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6-2006-06经临床证实的38例混合型Le Fort骨折.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应用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后处理.结果 38例混合型Le Fort骨折中,10例为Le FortⅠ型 Le FortⅡ型骨折(26.3%),21例为Le FortⅡ型 Le FortⅢ型骨折(55.3%),7例为Le FortⅠ型 Le FortⅡ型 Le FortⅢ型骨折(18.4%).VR能三维再现混合型Le Fort骨折类型,MPR可显示骨折的细节.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VR和MPR重建,能清楚、准确、立体地显示Le Fort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 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 HPC的 MRI征象,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1)患者肿瘤位于幕上额部大脑镰旁4例,额颞部4例,枕部2例,侧脑室三角区1例,幕下静脉窦旁2例,小脑半球1例。9例呈分叶状,4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例形态不规则。11例肿瘤内见囊变、坏死。(2)MRI平扫:10例 T1 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 WI呈等、稍高信号;3例呈等 T1等 T2信号;1例 T1 WI、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流空血管信号,3例颅骨破坏。MRI增强:14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1例强化不均匀,3例强化均匀。12例病灶与脑膜相连,5例与脑膜以宽基底相连,7例以窄基底相连;5例出现“脑膜尾征”,7例有明显强化的血管影。10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等及稍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3)手术及病理结果:肿瘤大部分质地较韧,血供极为丰富,见大小不等的血管腔或血窦。光镜下见短梭形瘤细胞密集排列,核异型性,见核分裂相。瘤内薄壁血管网丰富,相互吻合成“鹿角样”。结论 HPC具有特征性的发病部位、形态学及 MRI信号特点,综合分析 MRI平扫、增强及特征性的 DWI等低信号,结合临床,能够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外周带癌3.0T MRI表现.方法对32例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外周带癌的3.0T 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直接征象:T2WI上呈局部或弥漫性低信号,腺泡状结构破坏,前列腺包膜受侵.前列腺外周带癌间接征象: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精囊腺、周围神经血管束、膀胱、直肠,并可造成盆腔骨质及淋巴结转移.结论3.0T磁共振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癌的MRI表现和MRI对肾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价值。方法 对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5岁)MRI表现和病理结果 进行总结。结果 肾癌的MRI表现有信号改变(平扫及增强后)、占位征象、肿瘤的假包膜征象和转移征象(包括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并可有远隔转移)。手术病理:一期肾癌7例,MRI分期诊断正确5例,二期肾癌13例,MRI分期诊断正确10例,三期肾癌5例,MRI分期诊断全部正确,四期肾癌5例,MRI分期诊断正确4例。结论 MRI在肾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颅内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12例脑脓肿、34例坏死囊变性肿瘤、10例表皮样囊肿、12例蛛网膜囊肿和5例脑囊虫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其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扩散加权成像上10例脑脓肿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26例坏死囊变性肿瘤呈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例为低信号;12例蛛网膜囊肿及5例脑囊虫均呈低信号。脑脓肿、坏死囊变性肿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和脑囊虫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0.63±0.20)×10-3mm2/s,(2.45±0.16)×10-3mm2/s,(1.21±0.39)×10-3mm2/s,(2.98±0.23)×10-3mm2/s和(2.25±0.38)×10-3mm2/s。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肿瘤囊变区之间,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囊变区之间以及表皮样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有助于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为主的多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根据其发生部位常分为三型:脑型、视神经脊髓炎型和脊髓型,其中以脊髓损害为主要(或惟一)症状则称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SMS临床上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磁共振是目前惟一能够直接观察脊髓情况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对SMS的敏感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显示病变及其大小、形态、数目、分布等特征。作者总结分析19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MS病例,着重探讨分析其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鉴别诊断,探索其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较常见,占正常人群的3%~6%[1].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之一,一旦破裂,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所以,早期、及时且准确地检出颅内动脉瘤对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非常重要.磁共振三维时空飞越法血管成像(3 D 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 MRA)作为一种真正无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方法,不使用对比剂,无电离辐射,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颅内动脉瘤的诊断[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DTI纤维追踪技术在锥体束Wallerian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3.0T磁共振DTI纤维束追踪技术成像表现,选用延髓、中脑、内囊后肢三个感兴趣区中的两个进行双侧锥体束追踪技术成像,并测量双侧椎体束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比较。结果 42例Wallerian变性患者,原发病变分别为脑梗死22例,脑出血9例,脑外伤5例,脑肿瘤5例,脑白质脱髓鞘1例。原发病变同侧锥体束表现稀疏减少30例;中断、破坏12例。42例患者患侧与对侧锥体束平均FA值分别为(0.327±0.145)vs(0.485±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DTI纤维追踪技术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Wallerian变性椎体束异常改变,并能定量分析,对其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MR表现,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MR表现。结摹37例中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脑外伤手术后4例,脑肿瘤治疗后2例,脑白质脱髓鞘1例。MR表现为大脑半球陈旧性病变,同侧放射冠、内囊后肢、大脑脚及脑桥基底部T2W1高信号区,23例病变同侧桥脑及大脑脚均明显萎缩,弥散张量成像病变侧皮质脊髓柬FA明显下降。结论MR是诊断锥体柬wallerian变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