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素钠对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适合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的封管液。方法选择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30例,观察I组用25U肝素液,观察Ⅱ组用50U肝素液脉冲正压封管;封管前后分别经外周血管采血检测血小板参数(PLT、PCT、PDw)和凝血功能(PTA、PTR、PT、INR、APTT、FIB、TT);置管期间全程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和导管通畅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注射穿刺处拔针后出血不止等现象,未发生堵管;封管前后PLT、PCT、PDW值和PTA、PTR、PT、INR、APTT、FIB、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Ⅰ组封管前后PT变化曲线与观察Ⅱ组相比,接近相交点较多,曲线较少分离。结论脐静脉导管使用小剂量(25u)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高危新生儿脐静脉插管技术的应用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30例危重新生儿脐静脉插管12~25d的护理效果。方法:严格遵守脐静脉插管操作规程,做好脐静脉插管的各项准备和留置脐静脉导管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脐静脉插管无发生并发症。结论:经过细致观察及护理,能防止脐静脉插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脐静脉导管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化验的可行性和正确采血方法.方法 将留置脐静脉导管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采血组40例在暂停输液30 s后先抽出一定量的血液(观察1组2 ml、观察2组4ml)再采血标本,对照组同时在外周血管穿刺采血标本,检测3组标本的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血组和非采血组脐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观察1组采血法即在脐静脉导管暂停输液30 s后先抽出血液2 ml再采血检验对结果影响不明显;脐静脉导管采血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可反复采集等优点,可作为NICU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静脉导管封管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5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封管)和对照组(未封管)各25例,比较两组脐静脉导管通畅度和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完成治疗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导管通畅度及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导管留置时间、完成输液疗程情况、患儿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脐静脉导管在完成每日输液治疗计划后,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未增加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感染,未影响脐静脉导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1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4HREZ/4E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4.2±1.1)U/L和(38.8±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7±1.5) U/L和(78.2±1.5) U/L,P<0.05】,血清HBV DNA全部阴转,而对照组仍保持在治疗前水平【(7.9±0.6)lg copies/mL,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1.5%、42.7%和4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 4%、28.1%和34.2% (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9.5±3.1)%、(23.9±1.8)%和(1.7±0.2),与对照组的【(37.1±2.5)%、(26.3±1.3)%和(1.4±0.3),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2.4%、1.2%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2.2%、4.9%和53.7%,P<0.05);在治疗3月末,观察组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因肝损害被迫停用某些药物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分别为7.3%、4.7%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2.2%和36.6%(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显著降低肝损害发生率,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和按计划进行,可能与抑制了病毒被激活,保持了正常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抗结核持续进行,就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发生耐药菌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IFN-α)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及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肝病科诊治的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89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联合组(n=46例),分别给予替诺福韦口服治疗和替诺福韦联合国产IFN-α2b治疗,两组连续治疗观察4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采用ABI73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联合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9.2±10.8)U/L和(36.4±8.2)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5.2±15.7)U/L和(56.6±12.3)U/L,P<0.05】;联合组血清TNF-α水平为(26.6±6.8)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8)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15.5±3.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2.4±4.1)pg/mL,P<0.05】,血清IL-10水平为(21.4±5.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4±6.5)pg/mL,P<0.05】;两组血清HBV DNA均转阴,血清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组血清HBeAg转阴率(44.2%对11.6%,P<0.05)和血清HBsAg转阴率(13.0%对0.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联合组分别有19例(44.2%)和2例(4.3%)患者发生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短期联合IFN-α治疗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提高血清HBeAg阴转率,并在短期内促进一些患者发生HbeAg和HBsAg血清转换,可能与联合治疗抑制了细胞免疫反应有关,但其长期疗效还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7.
脐静脉导管封管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静脉导管封管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5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封管)和对照组(未封管)各25例,比较两组脐静脉导管通畅度和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完成治疗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导管通畅度及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导管留置时间、完成输液疗程情况、患儿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脐静脉导管在完成每日输液治疗计划后,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未增加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感染,未影响脐静脉导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阿托品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心律失常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阿托品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心律失常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0年5月—2008年8月我院先后收治乌头碱中毒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均为口服乌头碱类中草药泡制的药酒中毒,服用20min~2h后入院,主要表现为口舌、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肝素钠脐静脉导管封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钠对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适合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的封管液。方法选择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30例,观察Ⅰ组用25U肝素液,观察Ⅱ组用50U肝素液脉冲正压封管;封管前后分别经外周血管采血检测血小板参数(PLT、PCT、PDW)和凝血功能(PTA、PTR、PT、INR、APTT、FIB、TT);置管期间全程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和导管通畅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注射穿刺处拔针后出血不止等现象,未发生堵管;封管前后PLT、PCT、PDW值和PTA、PTR、PT、INR、APTT、FIB、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Ⅰ组封管前后PT变化曲线与观察Ⅱ组相比,接近相交点较多,曲线较少分离。结论脐静脉导管使用小剂量(25U)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时撤机失败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 入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的撤机失败情况。依据初次撤机后 48h 内是否需要再次 进行有创通气分为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采取自拟调查表调查新生儿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相关因素。 结果 60 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撤机失败人数 20 例,占比 33.33%。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在出生胎龄、出生体 重、Apgar 评分、呼吸机通气时间、是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否发生营养不良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出生胎龄、 出生体重、Apgar 评分、呼吸机通气时间、是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否发生营养不良是导致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撤机失败的 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