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海马 CAI区神经元MAP-2和N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I区神经元MAP-2、NF表达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骨架蛋白表达变化与学习记忆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正常组(Norma1);椎动脉焊扎组(VO);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0 nin再灌组(BCCO/R);全脑缺血20min再灌组(GI/R);后三组又分为存活7,14和30天组,处死前作水迷宫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P-2和NF表达,常规尼氏染色法镜下计数海马CAI区存活神经元.结果水迷宫检测GI/R组大鼠潜伏期增加,尼氏染色证实GI/R组锥体神经元减少(P<0.01).与Normal组比较,BCCO/R7 d组海马CAI区辐射层MAP-2表达减弱,神经元突起中NF表达减少(P<0.05);而BCCO/R14 d和3O d组胞浆MAP--2和NF表达均无变化(P>0.05).GI/R组海马CAI区MAP-2、NF的表达在突起中几乎消失,而在锥体神经元核周有强表达,与各对照组比较判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2、NF在神经元突起中减少,而在胞体中聚集,是神经元可塑性的体现,在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中,可能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出生后大鼠周围神经髓鞘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光镜和电镜方法检测坐骨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情况;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坐骨神经p75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kB)的表达.结果:出生后3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坐骨神经髓鞘化的神经纤维数目减少,p75表达下调,雪旺细胞内NF-KB转移率下调;出生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坐骨神经出现较多的髓鞘化异常.结论:内源性BDNF影响出生后大鼠周围神经的髓鞘化,尤其在早期作用明显;内源性BDNF主要通过p75和NF-kB信号途径调节出生后大鼠周围神经的髓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热应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昆明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昆明小鼠以双侧颈总动脉夹闭7min后再通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再灌注前予以热应激预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1)正常对照组,(2)热应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HS/IR),(3)缺血再灌注组(IR),(4)单纯热应激组(HS),后3组又分别分为1d、4d和14d三个亚组。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的行为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Nissl染色计数CA1区神经元的数目。结果表明:与正常组、HS和HS/IR组比较,IR组小鼠水迷宫检测逃避潜伏期增加(P<0.01),其搜索策略以边缘式和限制式为主,而其它三组搜索策略则以趋向式和直线式为主。Nissl染色显示IR组和HS/IR组海马锥体细胞减少,且IR组细胞丢失比HS/IR组更多(P<0.05);MAP-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d时海马CA1区辐射层的树突发生紊乱和断裂,MAP-2有明显减少(P<0.05),14d时IR组MAP-2阳性表达主要聚集于胞浆中。以上实验结果提示,热应激预处理可以通过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改善动物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MAP-2、NF表达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骨架蛋白表达变化与学习记忆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正常组(Normal);椎动脉焊扎组(VO);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0min再灌组(BCCO/R);全脑缺血20min再灌组(GI/R);后三组又分为存活7,14和30天组,处死前作水迷宫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P-2和NF表达,常规尼氏染色法镜下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结果水迷宫检测GI/R组大鼠潜伏期增加,尼氏染色证实GI/R组锥体神经元减少(P<0.01)。与Normal组比较,BCCO/R7d组海马CA1区辐射层MAP-2表达减弱,神经元突起中NF表达减少(P<0.05);而BCCO/R14d和30d组胞浆MAP-2和NF表达均无变化(P>0.05)。GI/R组海马CA1区MAP-2、NF的表达在突起中几乎消失,而在锥体神经元核周有强表达,与各对照组比较判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2、NF在神经元突起中减少,而在胞体中聚集,是神经元可塑性的体现,在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中,可能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在老年AMI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58例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LR、CAR等指标与患者医院内死亡的相关关系。采用ROC评估CAR、NLR及两者联合对患者医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死亡组的CAR、NLR为1.9(0.4, 4.2)、10.8(8.2, 20.5),存活组为0.2(0.1, 1.2)、8.3(5.1, 12.2),两组比较,P均<0.01。两组S2B、SBP、HR、Killip分级2级以上占比、LVEF、NT-proBNP、TBIL、ALT、UA比较,P均<0.05。CAR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独立相关(OR:1.257,95%CI:1.009~1.566,P=0.041),NLR亦与院内死亡独立相关(OR:1.058,95%CI:1.016~1.102,P=0.006)。CAR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36,ROC下面积(AUC)为0.7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9%、76.2%...  相似文献   
6.
目的:凋亡调控基因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神经元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 昆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7min后不同再灌时间组(24h组、48h组、72h组、7d组、14d组)海马CAl区神经元Bax、Bcl-2和Caspase-3的活性形式CM1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Bax和CM1阳性神经元数在48h组最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72h组明显下降,14d组完全消失;而Bcl-2阳性神经元数在48h组增多(与24h组相比,P<0.01),72h组下降,7d组再次上升(与72h组相比,P<0.01),14d组最多(与48h组相比,P<0.01)。在24h、48h、72h、7d组,Bax阳性神经元多于Bcl-2阳性神经元(P<0.05),14d组则相反。结论:Bax和caspase-3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表达增强,然后下降以至消失,Bcl-2于再灌后期表达增强。Bax表达上调可能与Caspase-3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对昆明小鼠大脑动脉环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昆明小鼠是否具有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 )结构。方法 结扎昆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 ,经升主动脉灌注甲苯胺蓝 ,观察脑染色区域。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4、7和 10min ,存活 4 8h后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 ,双侧大脑半球未染色 ,而小脑、脑干染色 ,双侧海马冠状切面均未染色 ,而对照组全脑染色。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10min组 ,小鼠于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死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4、7min存活 4 8h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 3免疫染色阳性 ,且 7min组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多于 4min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对照组未见阳性神经元。结论 昆明小鼠Willis环不完善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能引起严重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缺血 ,这为脑缺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脑缺血小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以72只6月龄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热应激预处理小鼠,随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7min后再通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1)正常对照组,(2)热应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HS/IR),(3)缺血再灌注组(IR),(4)热应激组(HS)。将HS组、IR组和HS/IR组又分为1d、4d、14d3个亚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热应激对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HS/IR、IR组小鼠海马CREB表达明显增多(P<0.05)。热应激可诱导CGRP的分泌和在脑内的重分布,和其他组比较,CGRP在4dHS/IR组增多的最为明显(P<0.01)。热应激后,光镜下可见CGRP免疫阳性产物出现在海马CA1区的曲张纤维和神经元的核周质。以上实验结果提示,脑缺血状态下热应激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信号蛋白CREB进而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CGRP释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与髓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建立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腹膜腔注射抗NT3血清为实验组,腹膜腔注射生理盐水(NS)和羊血清(NSS)为对照组。采用fastblue(FB)逆行束路追踪与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与髓化的情况,并运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单位面积髓化纤维的数密度、直径分布。结果显示(1)实验各组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均可观察到FB逆标细胞,但抗NT3组FB逆标细胞的数目明显少于NS组和NSS组(P<0.05);(2)半薄切片上观察到抗NT3组动物坐骨神经损伤远端,其再生纤维分布稀疏、直径小,但间质增多,有许多溃变细胞;NS组和NSS组损伤远端再生纤维数目多,分布均匀;(3)超薄切片上还可观察到抗NT3组损伤远端有髓纤维的数目明显减少,轴突内细胞器少,髓鞘薄;而NS组和NSS组损伤远端有髓纤维数目多,轴突内细胞器多,髓鞘板层结构清楚、呈致密有规律的排列。以上结果提示内源性NT3与损伤神经的再生有关,对不同直径神经纤维的髓化具有选择性作用,主要影响大直径神经纤维的髓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各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形成10mm缺损,A组(n=18)行缺损远端神经原位束间分离后,切取10mm一束,与经过热变性处理的自体骨骼肌条“并联”形成复合桥桥接缺损坐骨神经;B组(n=18)行自体神经桥接;C组(n=18)行单纯变性骨骼肌桥接。术后24周,对各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进行图像测量分析。结果: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密度)、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统计学分析显示:A、B两组与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再生效果优于C组;A、B组的胫前肌恢复率和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损伤神经远端束间分离自体神经与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优于变性骨骼肌桥,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