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2009年越城区食品卫生状况,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方法根据《2009年越城区食品卫生监督抽检计划》,对越城区范围内的餐饮单位、经营单位、自制零售单位、生产单位、学校等5类单位13类食品卫生监督抽检,共计241份样品,并依据相关国家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检验结果判定则根据相应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评判。结果食品检测总合格率为85.9%;其中食用植物油、果蔬汁饮料、蔬菜、水发产品、腌制水产品、桶装饮用水、散装食用油和热加工糕点抽检合格率均为100.0%;食用动物油脂合格率80.0%;熟肉制品合格率73.7%;冷加工糕点合格率60.0%;食用冰块合格率45.0%。结论熟肉制品、冷加工糕点和食用冰块的合格率偏低,应加强对其卫生监督管理,并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绍兴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13日,绍兴市区发生1起食用含甲胺磷(Methamidophos)蔬菜引起的7人食物中毒,这是绍兴市区2000年3季度第2起甲胺磷蔬菜食物中毒,2起食物中毒共造成17人中毒。另据不完全统计,绍兴市区几家大医院2000年1~9月,接诊因食用含有机磷农药蔬菜引起的零星中毒病人尚有27人。为了解我市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现状,绍兴市卫生监督所于2000年9~10月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架术(PCI)后合并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后6个月内肝功能变化情况,明确他汀类药物对此类患者是否安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14年2月-2016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次冠脉造影并行支架植入术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50例,按性别、他汀类用药情况一比一配对选择乙肝五项均阴性患者50例,统计年龄、合并症、吸烟、饮酒、用药等信息,观察用药6个月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蛋白、凝血活酶时间等肝脏情况,比较两组差异,分析可能原因;结果:两组均无中重度以上药物性肝损伤而停药的患者,轻度肝损伤患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A组)14例、乙肝五项均阴性组(B组)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均出现于1-3月内,于4-6月基本恢复正常,A组患者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值明显低于B组(p=0.019,p=0.036),胆红素升高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62).结论:他汀类药物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PCI术后患者肝功能影响较正常患者无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抗凝治疗现状,为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效率提供资料。方法  调查华山医院门诊及病房1 000例房颤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合并疾病、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按照脑卒中史学、脑卒中风险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情况进行分层分析,了解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和抗凝现状。结果  1 000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1.1)岁,合并疾病前3位为高血压病(65%)、冠心病(32%)和糖尿病(27%)。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占6%。22%的房颤患者有脑卒中史,根据脑卒中与否分组,脑卒中组年龄更大、房颤病程更长、高血压控制更差。所有患者总体抗凝比32%,抗血小板比46%。脑卒中组抗凝比例44%,高于非脑卒中组 (P<0.001)。但78%房颤患者在经历脑卒中后才开始抗凝。NV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2~5分时,抗凝比例随分值增加而增加。2~6分时患者抗血小板比例增高,7~8分时,抗凝和抗血小板比例都减少。结论  目前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低,抗凝主要集中于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后的抗凝仍可获益。但脑卒中前抗凝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血小板活化、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通过血小板聚集、释放、P-选择素释放、整合素αⅡbβ3活化、铺展、栓块回缩分析等实验,检测体外孵育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人血小板活化的作用,通过FeCl3损伤小鼠肠系膜动脉血栓实验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体内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浓度依赖地抑制了凝血酶、胶原、二磷酸腺苷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释放,沙库巴曲缬沙坦抑制了P-选择素释放、整合素αⅡbβ3活化、铺展、栓块回缩,沙库巴曲缬沙坦抑制了小鼠体内动脉血栓的形成。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