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欲完善和改进T细胞-E玫瑰花试验的检测条件,提高制品生物学活性检测的准确性。探究了E玫瑰花试验的影响因素。观察比较不同的脱E受体法、淋巴细胞和绵羊红细胞的比例、Hank s液的pH、离心速度对形成E玫瑰花结花率的影响以及染色和计数时间对E玫瑰花结花率观察的影响。观察不同来源的淋巴细胞与不同种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的相关情况。实验显示,脱E方法的优化更能反映胸腺肽制品的生物学活性,E玫瑰花的结花率明显优于常规脱E法。Hank s液的pH在7.0~7.5之间结花率为最佳。淋巴细胞和绵羊红细胞的最适比例为1∶20。离心速度以800 r/min为宜。染色后4℃放置,16~20 h内观察为结果的最佳观察时间。豚鼠胸腺与家兔红细胞以及小牛胸腺与绵羊红细胞均具有相关性形成E玫瑰花。结果证明,优化试验条件有利于提高制品生物学活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21世纪城市卫生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卫生发展的问题日趋重要。城市卫生发展不仅与广大城市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应加强城市医疗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行全民健康保险;加强预防医学发展的力度,防疾病于未燃,把初级卫生保健引向深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积极做好区域卫生规划,管理好有限的卫生资源,重视城市人口发展态势,做地老年人的卫生保  相似文献   
3.
生长因子是一类由多种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作为信使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多种生长因子参与眼组织的发育及眼部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介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脉络膜新生血管、白内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及其他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神经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视神经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生长因子还与近视的发病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影响巩膜厚度变化并调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综述了生长因子参与眼的发育和眼部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生长因子与眼部疾病的关联,为生长因子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采用单一中心、开放式、接种l剂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免疫的方法,开展临床试验。结果观察对象接种1剂后局部反应发生率为0.6%:发热反应发生率4.52%,且以轻度发热为主。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后,流感病毒甲1、甲3、乙(亚)型的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AI)抗体总阳转(≥1:40)率分别为95.0%、87.1%、88.1%;HA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增长倍数分别为33.28倍、7.76倍、26.04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0%、99.7%、98.4%。三个型别之间抗体阳转率、GMT增长倍数、保护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应用于≥3岁人群是安全的,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干扰素等细胞生长因子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的重要内源性蛋白。以上述生长因子等为靶点开发的生物药物,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角膜损伤、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等眼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应药物陆续上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可以控制血管内皮的增生,减轻视网膜组织的水肿和渗出,已经成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具有加速角膜损伤愈合,降低角膜炎症反应的作用,其中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已用于角膜损伤临床治疗。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分化,加快神经损伤的修复,用于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的治疗,可促进角膜完全愈合。临床上,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可用于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重组人干扰素可用于眼部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治疗。本文就细胞因子类药物在眼科疾病治疗及新药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拓展细胞因子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疫苗0 d一针免疫方法与0、21 d二针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同时观察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后是否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交叉保护性。方法: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分别按0 d一针及0、21 d二针2种免疫方法免疫BALB/c小鼠,首针免疫后14、21、28、35及42 d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血凝抑制(HI)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甲型H1N1特异性抗体滴度,比较2种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小鼠,14、28 d后采血分离血清,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HI法测定季节性流感疫苗抗血清是否能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进行非特异性结合。结果:二针免疫的方法在第21天加强免疫一次后,第28、35及42天时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一针免疫方法的抗体滴度,且第42天时的抗体滴度约为一针免疫方法抗体滴度的4倍。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HI法测定季节性流感疫苗抗血清,未测出甲型H1N1交叉抗体。结论:0、21 d二针免疫的方法在第28天后抗体滴度仍保持较高的水平,明显高于0 d一针免疫的方法。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无交叉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