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育红  王建安 《浙江医学》2004,26(6):407-4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塑的特点.结果 MCA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NMCA组(均P<0.01);MCA组LVMI、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均高于NMCA组(均P<0.01),正常构型率低于NMCA组(P=0.01).LVMI与尿微量白蛋白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合并有MCA的EH患者血压较高,LVMI较大,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较高.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心血管病并发症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临床特点及甲状腺替代治疗对各种心血管症状的疗效.方法观察50例心血管科住院的甲减患者的心血管表现特点,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各种症状的疗效和有效剂量.结果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是: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包积液,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剂量平均在2μg/kg/d时,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能逐渐正常,心血管症状能很快消失.结论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能尽早识别以心血管并发症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早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MCA)与亚临床脑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 2 4小时尿MCA值分为异常微量白蛋白组 (MCA组 )和正常微量白蛋白组 (NMCA组 ) ,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 ,头颅CT或头颅MRI评价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MCA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斑块的严重程度 ,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均高于NMCA组 (P <0 0 0 1)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合并有MCA的EH患者脑小动脉硬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和术后2小时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就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2小时心律失常与罪犯血管、梗死面积、发病后至冠脉再通时间及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64例患者中76例发生RA(46.3%);年龄与出现RA的几率呈直线相关,年龄越大越易发生RA;梗死6小时内行直接PCI术者中R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梗死后6~12小时行直接PCI术者;缓慢型RA好发于下壁和(或)后壁梗死患者,快速型RA好发于前壁梗死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2小时内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并不明显,而以再发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多源及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维颤动为主.结论 急诊PCI术中RA发生率与罪犯血管的部位及AMI发生至冠脉再通时间有关.RA一般短期预后良好.术后2小时内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并发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心室重构(LVRM)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患者40名,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20名和对照组(卡托普利)20名,分别在AMI后,4周后对患者行2次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心肌活动指数(Tei),比较两种药物对AMI后左室重构的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VMI在AMI后4周时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者下降幅度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Tei index在4周时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P<0.001),两组改变的幅度比较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MI后患者服用厄贝沙坦4周能改善左室重塑,作用与卡托普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包括多方面,目前认为男性、年龄、吸烟、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血糖、肥胖等为传统的危险因素[1]。红细胞宽度(RDW)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反映周围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其应用范围既往仅限于贫血分类的辅助指标。许多研究表明RDW升高与心力衰竭、冠心病[2,3]、急性心肌梗死(AMI)[4]、脑卒中[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7]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RDW与AC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糖类抗原CA724联合检测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胃癌的患者1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17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210例.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并计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Ⅰ/PGⅡ),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糖化抗原CA724.结果 胃癌组PG 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90).CAG组PG 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3);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胃癌组与CAG组PG Ⅰ与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0).胃癌组的CA724水平明显高于CAG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CAG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8).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PC (71.79%)高于CA724(41.28%),特异性CA724 (92.2%)高于PG(66.23%),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2.67%,特异性为73.59%,同时阴性时82.78%排除胃癌诊断.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CA724联合检测二者同时阴性时可以82.78%排除胃癌诊断,可以作为胃癌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和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主要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下简称HBV—M)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下称PreS1)。由于HBV—DNA定量检测技术要求精密,所需要的条件高,易发生污染和假阳性。一般基层医院难以开展,也不适于做常规检测,而PreS1与HBV—M之间关系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所以我们实验室自2003年10月开展了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检测,现将3年来的HBsAg阳性结果与PreS1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治疗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心功能分级、LVEF值及LVDd的影响。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临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LVEF值显著提高、LVDd显著减小,而血压、心率则无影响。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护理纠纷也呈上升的趋势。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能带来风险。故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必须加强日常工作多环节的管理,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现将骨科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