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振华教授调理脾胃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振华教授,生于1924年,河南省洛宁县人。著名中医脾胃学专家,全国片批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六十余载,长于内科杂病,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研究,著有《中国传统脾胃病学》等,并负责研究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胃气虚本质的研究”及“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且均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李老整理总结出调理脾胃的用药规律。提出通过药物件味归经,以及药效应用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的川药大法。  相似文献   
2.
医德为先 防治结合——记儿科名医王仆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3):140-141
王仆诚(1877-1961),原名联福。早年在药店学习医药。1903年起开业行医,擅治小儿疾病,驰誉成都,人称之为“王小儿”。1953年,四川省行署授予他“中医专家”的光荣称号。1955年,奉调到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的医疗和教学工作。一生崇尚“为医者以德为先”,对待患者尽心竭力。在中医儿科的临证工作中历来主张防重于治。并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治护理方法,一生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3.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10):587-589
孔伯华(1885—1955年),名繁棣,山东省曲阜县人。少时随祖父宦游,秉承家学,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就定下“不求科考举子业、专攻医学志在济人”的决心。1910年受京师之邀来到北京,在京悬壶应诊,投无不效,名噪京师,被人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在临床及学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擅长治疗温病,由于善于运用石膏,人们又称其为“石膏孔”。对《内经》病机十九条关于火与热的论述有独特的发挥,他推崇金代刘河间“寒能胜热、辛凉解表”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的功能,强调重视肝脾关系,认为脾湿与肝热是湿热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认识上形成了“湿热彰盛”的湿热病学说。孔伯华一生忙于治病救人,无暇著述,去世后由后人将其经验整理为《孔伯华医集》出版。  相似文献   
4.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11):650-652
黄竹斋(1886—1960年),字吉人,晚号中南山人,又号诚中子。幼时刻苦自学,苦读经史、数理知识,尤喜中医,对中医学术矢志钻研,尊崇仲景学说,以继承和发扬中医学为己任,曾任西安中医专科学校校长。1954年被聘任为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1955年奉调赴京,受聘为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后任该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仲景学说、针灸学、文献医史等研究方面,著述50多种,成绩甚著。他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其倡三阳三阴钤百病之说,以现代生理学理论,解释三阴三阳,阐发仲景六经辨证;以六气解六经之属性,用开阖枢释六经之功用。其学术观点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右丞,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苦研歧黄.青年时奔走革命,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医药顾问.民国初期来京开业行医.徐氏擅治肿瘤及杂病:处方多采温病方为主,兼用伤寒之方,既用汤方,又用成药,且内服外用兼施;巧用四物加减:凡病涉血证,无论阴证阳证、兼寒兼热、兼虚兼实、兼表兼里,每治以四物汤加减,曲尽其妙.  相似文献   
6.
目前,治疗移植排斥反应通常运用免疫抑制疗法,但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且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如环孢素A等,因此在免疫抑制的治疗过程中,虽然使得异体器官长期存活,却严重降低了受体对感染和肿瘤的抵抗能力.因此,高效、低毒、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药物是治疗中的首选.中药苏木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作用较雷公藤为强,其毒副作用远较雷公藤为低.在针对器官移植的众多研究中,诱导受体产生对同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则是最理想的途径.笔者用苏木水提物联合亚致死剂量照射的方法成功地在小鼠到大鼠的骨髓移植中诱导了供者特异的免疫耐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江雁  付中学 《光明中医》2008,23(4):424-425
石冠卿,生于1917年,卒于1999年,男,汉族,河南濮阳县人,生前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石氏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清贫,少年即辍学务农。18岁时投师于清丰县名医梁向荣门下学习中医,梁师为清末廪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儒医。在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石氏熟练掌握了中医理论以及诊病治病方法。22岁时悬壶乡里,并在当地树立了名望。1953年,  相似文献   
8.
金元时期不仅是中医学创新的时期,也是中医与其他民族医药进行广泛交流融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辽、宋、金、西夏的分裂局面,使国内各民族之间交流加强,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横跨欧亚的征战,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各国备民族的交流.医药文化的交流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医药方面采取的兼收并蓄方略促使汉、蒙、藏、回、维等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文章从六经气化理论探析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机内涵,通过对六经的寒热、燥湿、气机升降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认为糖尿病日久累及人体,造成六经气化无度,进而足少阴水火失济,肾精虚损,气血失调,络脉瘀阻,最终形成肾虚络瘀之证,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总结出肾虚络瘀是该病关键病机,而六经气化失常,气血失调是其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病症,又是脾胃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者,均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多年从事脾胃病的诊治和研究,尤其对胃脘痛的诊断,辨证审慎、要点明晰、机法圆活,且形成了付诸临床颇具效验的的辨证规律。本文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纵向课题“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及河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名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