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肠内引流术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有关肠胆返流与返流性胆管炎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由于目前对肠胆返流所致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以及胆汁成份和理化特性改变的研究不多,许多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组122例.男51例,女7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0岁,平均45岁。全部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胆囊结石。122例中.择期胆囊切除114例,急诊胆囊切除8例(胆囊化脓,坏疽)。并有肝硬变(代偿期,无腹水)12例。术中最多出血150ml.最少50ml.平均100ml。腹腔胆囊床烟卷或皮管引流12例.未置腹腔引流110例。术中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并取石4例。术后肺部感染发热2例,切口有轻度浸润发红10例,切口局部皮下化脓感染1例。术后轻度巩膜黄染6例,其中4例为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的患者,1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1例为择期胆囊切除,胆囊结石为微小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及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方法 4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小三阳、HBV-DNA(-)的患者术前开始联合口服拉米夫定(1amivudine)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2例乙型肝炎两对半大三阳、HBV-DNA( )的患者,术前除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外,同时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共14d,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快速静脉滴注15000u静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3个月内联合口服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术后3个月内治疗同前,3个月后仅口服拉米夫定维持至今。结果 1例患者术后第19天死于肺部霉菌感染,1例患者第49天死于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4例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已接近3年,术后全部患者均未发现有乙型肝炎复发。结论 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泛昔洛韦联合使用可使乙型肝炎DNA阳性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前快速转阴,并能预防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研讨会于1995年8月10~17日在昆明市召开。本次会议收到论文400余篇,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医学院校及省市县各级医院。论文内容涉及普外科基础与临床的各个领域。大会交流论文130余篇,参会代表180余人,其中专家教授占1/3以上。大会交流与讨论热烈,是一次难得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5岁。因“左上腹部隐痛1月余”于2010年5月13日人院,胃镜活检诊断“胃窦部黏膜内癌”。AFP25.29)、CEA和肝肾功能检测正常,全腹CT和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6月9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肝胆胰脾无异常:胃窦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结节,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不能一期切除的大肝癌,常采用以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影响综合疗效的因素,除了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肝动脉插管给药次数及栓塞剂等因素有关外,门静脉对肿瘤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对生长最活跃的周边肿瘤细胞的血供,门脉癌栓;病人...  相似文献   
7.
报告34例晚期肝外胆管癌临床治疗结果。其中施行胆管空肠吻合术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PTCD)9例,经PTCD放置内置管8例,剖腹探查9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3例,未治3例。出院后随访发现,放置内置管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作者认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胆管癌,在条件适合时采用经PTCD内置管效果较好,该法损伤小,又无PTCD的许多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病理状况复杂,结石部位各异。应用单一手术方法难以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肝内结石。近年来一些作者报告了各种形式的联合手术,取得较好效果。我院外科从1979年至1986年,采用以肝胆管空肠扩大吻合为基础的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大部切除术后空、回肠粘膜固有层细胞免疫能力的变化。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 8组 ,第 1组 :假手术 6h组 (n =6) ;第 2组 :切除肝脏 70 %后 6h组 (70 %HP 6h组 ) (n =6) ;第 3组 :假手术 12h组 (n =6) ;第 4组 :70 %肝切除后 12h组 (70 %HP 12h组 ) (n =6) ;第 5组 :假手术 2 4h组 (n =6) ;第 6组 :70 %肝切除后 2 4h组 (70 %HP2 4h组 ) (n =6) ;第 7组 :假手术 72h组 (n =6) ;第 8组 :70 %肝切除后 72h组 (70 %HP 72h组 ) (n =6)。冰冻切片后经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大鼠 70 %肝切除后空、回肠粘膜固有层CD3 、CD4 和CD8 的数量变化。结果  70 %肝切除 2 4h后 ,T淋巴细胞总数CD3 及CD4 和CD8 亚群的数量下降 ,提示 70 %肝切除后肠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结论 这可能为肠道细菌移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3名,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结果发现:HCC患者,血浆MDA含量增高,SOD明显降低。结果表明,HCC病理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化学致癌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