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初诊T2MD患者行二甲双胍+沙格列汀或者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对于血糖波动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初诊T2MD患者,共7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6例。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实验组行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T2MD患者行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血糖波动相对较小,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的组织密度对IMRT计划验证通过率的影响,为临床调强计划设计优化提供更好的经验。方法分别建立头部(120 KV,380 mAs)、胸部(140 KV,100 m As)和参考均匀模体(120 KV,130 m As)3种模式下CT电子密度表,选取20例鼻咽癌IMRT计划分别使用这3种CT电子密度表设计3组计划方案。结果在OmniPro I'mRT软件中设置3 mm、3%、阈值5为分析限制条件,此20例鼻咽癌IMRT计划的head-head通过率均达到96.44%±2.3%;head-chest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78%±7.1%(P<0.05);head-water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26%±7%(P<0.05)。结论对于IMRT计划优化前选取正确的电子密度是实现最大剂量通过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像引导放疗中常用的模拟定位螺旋CT(MSCT)、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和螺旋断层治疗机MV螺旋CT(MVCT)的影像质量。方法:CatPhan600模体测量三种成像设备的CT值均匀性和线性、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3D影像的几何准确性和金属伪影大小。结果:MSCT、CBCT和MVCT的CT值与物质密度均呈线性关系;均匀模体中的CT均匀性分别为1.07%,1.40%,39.81%;空间分辨率分别为8 lp/cm,7 lp/cm,4 lp/cm;MSCT可显示低对比度为1%的3 mm圆孔,CBCT只能略微分辨圆孔,而MVCT则无法显示圆孔,几何准确性均良好;MVCT的金属伪影较小。结论:CBCT和MVCT的成像质量均不如MSCT,但能满足患者治疗体位验证和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婴幼儿寒湿泄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92例辨证为寒湿泄的患儿分为治疗组 62例和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用推拿法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 (给予补液、抗菌治疗等 )。结果 治疗组显效12例 ( 19.35% ) ,有效 4 8例 ( 77.4 2 % ) ,无效 2例 ( 3.2 3% ) ;对照组显效 3例 ( 10 .0 0 % ) ,有效 2 2例 ( 73.33% ) ,无效 5例 ( 16.67%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χ2 =5.1956,P <0 .0 5)。结论 推拿治疗婴幼儿寒湿泄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易被患儿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制作了智能呼救器,用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需要紧急救助的高危人群,具有报警呼救和无线电发射功能。论文详细介绍了多功能智能呼救器的组成及软硬件设计。当携带者发病跌倒超过一定时间(1分钟)还未得到救助时,电路会自动示警,并向路人发出语音求助信号,同时向社区救助中心发出FM无线电求救信号,中心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就可及时前往抢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长非编码RNA与乳腺癌多药耐药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BS517、BS524、BS525-1590、SKBR-3、MCF-7共5种人乳腺癌细胞株,采用细胞梯度照光细胞克隆实验检测5种细胞株的存活分数(SF).采用高通量lncRNA芯片筛选BS517、BS524、BS525-1590细胞株表达量较高的lncRNA,并分析lncRNA与放疗抵抗性的相关性.结果 各细胞经梯度照光后,各细胞株的SF值大小排列(由大到小)依次为BS517、BS524、BS525-1590、SKBR-3、MCF-7,该顺序同样由高到低地反映出各细胞株对放疗的敏感性;R05532、NR-015441、NR-033374 3种lncRNA在细胞系中表达明显较高;R05532、NR-015441、NR-033374 3种lncRNA的表达水平与细胞放疗抵抗性呈正相关,其γ值分别为0.931、0.926、0.928,且P<0.05;AA745020的表达水平与细胞放疗抵抗性无明显的相关性,γ=0.416,P>0.05.结论 R05532、NR-015441、NR-033374 3种lncRNA在人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当其高表达时呈现的放疗抵抗性最高,这3种lncRNA高表达时可作为放疗抵抗的预测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依据ICRP 60号和ICRP 103号报告给出的器官组织权重因子计算儿童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CSI)患者体内有效剂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已接受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的20例儿童患者,在Tomotherapy和E-clipse计划系统中分别重新设计螺旋断层放疗(HT)计划和多中心放疗(M-ISO)计划.统计两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常用调强放疗方法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术后放疗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01-01-2014-04-28江西省肿瘤医院15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经CT扫描后将图像传至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靶区勾画.每位患者分别设计两种不同角度的7野(Ⅰ)和6野(Ⅱ)共面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两种设野方法的机架角度分别为Ⅰ:300°,330°,0°,30°,60°,90°,140°;Ⅱ:300°,315°,350°,115°,130°,140°.在满足PTV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种调强方法的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和靶区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及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结果 计划Ⅰ和Ⅱ组的PTVmean分别为(51.39±3.43)和(52.46±0.31) Gy,z=-0.713,P=0.476;HI分别为1.08±0.01和1.07±0.01,z=-1.742,P=0.081;CI分别为0.73±0.05和0.65±0.02,z=-2.936,P=0.003.Ⅱ组心脏V5接受的受照体积为60.43±11.04,明显小于Ⅰ组的76.84±14.49,z=-2.402,P=0.016;Ⅱ组心脏V10为25.15±8.56,明显小于Ⅰ组的36.38±20.00,z=-2.046,P=0.041;Ⅱ组心脏V40为1.24±1.15,明显小于Ⅰ组的2.59±1.32,z=-2.491,P=0.013.Ⅱ组左肺受照平均剂量Dmean为13.85±0.81,较计划Ⅰ组的13.04±0.79略高,z=-2.936,P=0.003;Ⅱ组左肺接受低剂量照射体积V5为58.03±10.51,明显小于Ⅰ组的71.43±16.09,z=-2.936,P=0.003.Ⅱ组右肺接受的照射平均剂量Dmean为1.47±0.86,低于Ⅰ组的5.23±0.83,z=-2.936,P=0.003.Ⅱ组右侧乳腺接受的照射平均剂量Dmean为2.04±0.54,明显低于Ⅰ组的5.27±0.78,z=2.937,P=0.003;V5为11.45±4.34,明显小于Ⅰ组的46.69±6.25,z=-2.937,P=0.003.Ⅱ组甲状腺最大剂量为42.35±4.15,高于Ⅰ组的38.77±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7,P<0.05.结论 两种调强方法的靶区照射剂量分布基本相当,但是在对心脏、健侧乳腺及右肺等危机器官的保护上方法Ⅱ明显优于Ⅰ.6野切线射野方式对于降低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根治术后运用呼吸门控技术进行放疗,可以提高放疗精确性,减少对周围器官包括心、肺等的放疗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年龄36~55岁;左侧乳腺癌6例,右侧乳腺癌4例;均行全乳切除术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心肺功能基本正常,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再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1]。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战略出发,探讨了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将创新的概念融入到现代教育观念中,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阐述现存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