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8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5)。对照组给予TACE(1~3次),实验组给予TACE+加味行健汤(4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治疗前、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清HGF、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并于TACE治疗后12个月统计生存率。 结果 实验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65.9%(2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血清HG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CD3﹢、CD8﹢、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下降趋势。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IFN- γ、IL- 10、IL- 2水平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幅度较高(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3.3%(24/45),高于对照组31.8%(14/44)(P<0.05),TACE治疗后12个月随访,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效果显著,可控制肿瘤进展,抑制HGF、VEGF等血清因子表达,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术(PMCT)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巨块型(最大径>10 cm)肝癌患者40例,18例患者仅接受过TACE治疗(A组),22例患者接受过TACE联合PMCT的序贯治疗(B组)。参考WHO修改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价,随访6~52个月。结果 A组和B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5个月,B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41)。在中位生存时间内,A组和B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16.7%和31.7%。结论相对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PMCT治疗巨块型肝癌能提高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患者男,13岁,右前臂肿块半年。术中见肿块位于静脉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分叶状新生毛细血管,但缺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为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MS患者(MS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NC组)血清中Hcy浓度、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组和NC组血清中Hcy浓度分别为(25.82±1.724)μmol/L、(13.60±1.517)μmol/L。MS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多发性硬化病理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咪达唑仑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36.5±4.73)min,对照组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47.9±5.8)min,两组的癫痫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合并1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起效快、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磁共振波谱特征,探讨尤瑞克林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并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入院时(治疗前)、治疗15 d后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15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局部Lac含量低于对照组,NAA含量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速梗死区Lac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改良双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组织脱套,对其进行串联改装将其变为一整块双向吸引VSD,并进行双向灌洗,保持创面湿性环境及有效抗菌素浓度,扩大了VSD在大面积组织脱套、缺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Ⅰ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y1.1)蛋白在大鼠海马区不同类型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脑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观察比较海马区不同类型神经元上Nay1.1蛋向的表达.结果 在SD大鼠的海马中,Nay1.1蛋白在各区的锥体神经元和齿状回的颗粒细胞胞体上的表达均很微弱.而散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上则有很强的阳性表达.结论 SD大鼠海马区散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上Nav1.1蛋白的表达较强,而投射神经元CA1-4各区的锥体神经元和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则表达微弱:推测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上可能存在不同亚型的钠离子通道优势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向吸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皮瓣移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的疗效。方法 23例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用双向吸引VSD灌吸7~21d后行皮瓣移植:采用筋膜皮瓣修复8例;皮神经营养皮瓣1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皮瓣修复7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1例采用双皮瓣修复),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对照组33例以传统单向VSD覆盖处理。比较两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采用改良双向吸引VSD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0.01)。23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10例。其中骨折患者共19例,11例患者骨折3~6m全部愈合,5例患者9~12m愈合,3例患者骨不连,皮瓣愈合后1y,行自体髂骨植骨愈合。骨感染经2~3y随访无复发。结论双向VSD结合皮瓣修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可显著缩短病程,减低费用,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