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腺胰岛素样表皮生长因子-1(IGF-1)蛋白的影响。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组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100mg/(kg·d)]、高剂量组[200mg/(kg·d)]3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给药2周后,断尾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糖,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胰岛素样表皮生长因子-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胰岛明显减少,胰腺IGF-1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穿心莲内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糖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减轻,随药物浓度升高胰腺IGF-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穿心莲内酯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GF-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在造模过程中每天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腹腔注射,6周后,乙醚麻醉,腹主动脉采血,产色基质偶氮法鲎试剂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评测肝纤维化程度;West-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内Nrf2蛋白的表达, TBA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酶显色定量分析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含量。结果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肝损伤较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 Nrf2蛋白表达量增多,肝组织中MDA含量降低, GST的含量升高。结论川芎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内毒素血症,激活肝内Nrf2/ARE抗氧化通路进而使得抗氧化酶GST等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教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活动愈来愈频繁。而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财产的损失,以及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纤维化肝脏枯否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PDTC组大鼠在给CCl4的同时给予PDTC灌胃。HE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和ED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F-κBp65在正常肝组织中少量表达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可见程度不等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表达,主要分布于纤维化区、肝窦区、血管壁,部分胆管细胞、变性肝细胞也可见阳性染色,阳性细胞数从第1周末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DTC组阳性细胞明显比同期纤维化模型组减少(P0.05);ED2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沿肝血窦少量散在分布,纤维化模型组阳性信号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纤维间隔,在肝实质内也有少量分布,阳性信号随着实验的进程呈递增趋势,且阳性细胞胞浆丰富、体积变大,外形为星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PDT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比同期纤维化模型组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模型组血浆ALT和肝组织MDA、Hyp含量从第1周末起明显增高,ALT和MDA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但第6周末仍高于正常对照组,Hyp含量呈递增趋势;PDTC组ALT、MDA、Hyp比同期纤维化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NF-κB是纤维化肝脏枯否细胞活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水飞蓟宾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silybinin)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抗肝维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纤维化模型组(n=33)和水飞蓟宾治疗组(n=32),后两组各自再随机分为1周、2周、4周、6周组.纤维化模型组以CCl4造成化学性肝损伤;水飞蓟宾治疗组注射CCl4的同时以水飞蓟宾50 mg/(kg*d)灌胃.各组动物(也包括正常对照组)按设计分别于给药后1周、2周、4周、6周末,在乙醚麻醉、无菌无热源条件下,行腹主动脉采血和肝组织取材进行病理学观察.用Western-blot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各组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测定各组血浆内毒素(ET)含量,同时也测定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模型组和水飞蓟宾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且ET含量升高先于CTGF;与纤维化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治疗组肝脏病理学损伤性改变有明显的减轻,血浆ET、AL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Hyp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CTGF表达也明显的下调. 结论 水飞蓟宾可有效地改善实验性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调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果糖饮食诱导的T2DM大鼠中发挥的作用及甘氨酸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NC,n=8)组、果糖模型(F,n=8)组、甘氨酸干预(F+G,n=8)组及甘氨酸(G,n=8)组。大鼠自由饮水、进食(标准大鼠饲料),F组给予8%果糖水喂养,F+G组给予8%果糖+1%甘氨酸水喂养。4个月末行OGTT后处死,检测内毒素(LPS)、FPG、TNF-α、IL-6及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 F组出现IETM、IR、OGTT异常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FPG、TNF-α、IL-6、FIns、NF-κB表达均高于NC组(P0.01),F+G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LPS与HOMA-IR呈正相关(rs=0.76,P=0.0164)。结论 IETM通过炎症机制参与T2DM发病,甘氨酸减轻IETM,对T2DM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毒素(LPS)与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KCs)培养上清(KCCM)及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探讨LPS刺激HSCs表达CTGF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HSCs、KCs。培养72h的KCs经1mg/LLPS刺激48h后收集上清标记为KCCM1。未经LPS刺激的上清标记为KCCM0。将培养72h的H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C—CM0组、LPS组、KCCM1组、PDTC组、(PDTC+LPS)组、(PDTC+KCCM1)组。各组HSCs经相应的处理48h后,Westernblot检测各组HSCs表达CTGF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型胶原含量。结果各组HSCs中CTGF蛋白表达水平为:空白对照组(1.95-±0.67)、KCCM0组(2.15±1.10)、LPS组(4.56±4.16)、KCCM1组(5.21±3.23)、PDTC组(0.06±0.02)、(PDTC+LPS)组(0.10±0.08)、(PDTC+KCCM1)组(2.77±4.08)。LPS与KCCM1作用于HSCs后CTGF表达增加(P〈0.05);PDTC几乎可以完全阻断正常及LPS刺激的HSCs表达CTGF(P〈0.01),但只能降低KCCM1组CTGF的表达(P〈0.05):KCCM1组HSCs上清中I型胶原的含量增加(P〈0.05)。结论LPS可直接通过HSCs内的NF—κB通路使其表达CTGF水平上调,LPS刺激的KCs还可能通过其他途经使HSCs表达CTGF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易行的分离与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的方法,为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条件。方法:采用离体循环酶液灌注法对成年大鼠的肝脏进行消化,经两种密度的Nycodenze密度梯度液高速离心(20000r/min)和细胞悬液低速离心(40×g)去杂质后得到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率,desmin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抗单染色法鉴定肝星状细胞的纯度。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为(3.6±0.1)×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为(92.8±0.8)%,对培养24h的肝星状细胞行desmin和GFAP共同鉴定DAB显色,细胞阳性率为(96.2±0.5)%。结论:本改良法在保证大鼠肝星状细胞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细胞纯度,有利于对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及肝纤维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果糖饮食致大鼠代谢异常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丰度变化及双歧杆菌干预 对3 种菌属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 组)、果糖组(HFD 组)和双歧杆菌组(B 组),每组各10 只。NC 组,普通饲料+ 自来水喂养;HFD 组,普通饲料+10% 果糖水喂养;B 组,普通饲料 +10% 果糖水+ 双歧杆菌水(1 ml/d,1×109 cfu/ml)灌胃。其他饲养条件相同,每周检测大鼠体重。于16 周 末空腹抽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粪便中3 种菌属丰度变化;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NC 组比较,HFD 组血浆 LPS、ALT、AST、TG、TNF-α、空腹血糖及FIN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FD 组升高;粪便中拟 杆菌属、乳杆菌属丰度下降,梭杆菌属丰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歧杆菌干预对HFD 组上 述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果糖饮食引起3 种菌属失调参与机体代谢异常的发生,双歧杆菌通过调节其 失调对机体代谢紊乱发挥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棓丙酯对四氯化碳导致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棓丙酯组,棓丙酯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棓丙酯注射液皮下注射。6周后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纤维化程度;赖氏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A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产色基质偶氮法鲎试剂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结果棓丙酯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①肝脏的损伤性改变较轻,肝组织HYP及肝纤维化指数(FI)明显降低。②血浆内毒素含量、ALT及肝组织MD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棓丙酯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