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照护负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约1/3的癫痫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发现一种可以诊断及治疗的分子标志物势在必行。近年来人们对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作为非编码RNA的重要成员,可作为调控工具、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分别为癫痫的病理生理研究、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指导和方向。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旨在阐述circRNA相关功能、特性及其与癫痫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circRNA与癫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rtein E,Apo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的ApoE和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oE和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ApoE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的DD基因型频率为35.0%,D等位基因频率为51.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5.6%、38.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E的DD基因型的患者患脑出血的OR值为2.923(95%CI:1.406-6.079);同时携带ACE基因DD型和ApoE E3/4基因型的患者患脑出血的OR值为3.428(95%CI:1.045-11.237)。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遗传因素;与ApoE基因多态性间具有协同致脑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羟丁酸钠、氯胺酮复合麻醉中呼吸抑制14例分析附属医院麻醉科孙洪英,应诗达用羟丁酸钠(γ-OH)和氯胺酮(KT)给小儿静脉复合麻醉可抑制呼吸,现结合诊治的14例,对发生原因分析如下。14例为5个月~14岁的患儿均为肥胖儿,体重10~19.5kg。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套式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NASP)-PCR技术检测180例脑梗死患者和1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AT2R基因1675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和分析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AT2R基因1675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29.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1.8%)(P<0.05);男性对照亚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48.8%)低于女性对照亚组(5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脑梗死亚组G等位基因频率(21.4%)明显低于女性脑梗死亚组(43.6%)和男性对照亚组(48.8%)(均P<0.05)。女性脑梗死亚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女性对照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概率(OR=0.38,P<0.05)。结论 AT2R基因A1675G多态性对脑梗死的发病有保护作用,并且对男性脑梗死发病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VD患者98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20倒)和90名健康对照的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脂水平。结果发现5种ApoE基因型,脑梗死组E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而E3/3基因型频率(56.4%)及ε3频率(75.6%)显著低于对照组(78.9%,88.3%)。脑出血组的ApoE基因型及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ApoE基因型之间TC和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现ApoEε4基因是CI发病的遗传易患因子;而ApoEε3基因则对CI具有保护作用。同时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脑血管病患者98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20例)和90名健康对照的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E3/4基因型频率及E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1%&#8197;vs&#8197;7.8%;14.7%&#8197;vs&#8197;5.0%,P均<0.05);而E3/3基因型频率及E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4%&#8197;vs&#8197;78.9%;75.6%&#8197;vs&#8197;88.3%,P均<0.05)。脑出血组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poE基因型之间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患因子,而ApoE3等位基因则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基因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套式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AT2R 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1.脑梗死组G等位基因频率0.292明显低于对照组0.518,P<0.05.2.将脑梗死 按OCSP分型分组,各组间比较G等位基因频率,P>0.05.各型脑梗死组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 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后,G等位基因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概率,OR值为0.38, P<0.05.结论 AT2R基因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各型脑梗死发病均有保护作用,但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并分析两者是否有协同致脑出血的效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9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ACE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致脑出血的效应。结果脑出血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为35.0%,D等位基因频率为5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6%和38.9%,均P〈0.05;AT1RAC基因型频率为32.5%,C等位基因频率为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1%和5.6%,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170例入组者中,携带AT1RAC基因型(OR:3.852,95%CI:1.719~8.632;P〈0.01)、ACE基因DD型(OR:2.923;95%CI:1.406~6.079;P〈0.01)及同时携带有AT1RAC基因型和ACEDD基因型(OR:4.250;95%CI:1.479~12.209;P〈0.01)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遗传因素;且两者间具有协同致脑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尼莫地平干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诱导的抑制性受体,它有两个配体:PD-L1和PD-L2。PD-1与其配体PD-L结合后,可调节T细胞的活化及分化,抑制T细胞增殖,发挥对效应T细胞的负性调控作用,参与多种免疫过程,并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文就PD-1/PD-L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