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湖北贝母、鄂北贝母、紫花鄂北贝母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发现三种贝母均有舒张离体气管平滑肌及镇咳的作用。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以湖北贝母效果最佳(舒张率为96.52%),鄂北贝母次之(舒张率为58.34%),紫花鄂北贝母最弱(舒张率为29.42%)。镇咳作用相似。在豚鼠作组胺、乙酰胆碱混合液恒压喷雾引喘实验,湖北贝母及鄂北贝母有平喘作用,以湖北贝母平喘作用较为明显。鄂北贝母、紫花鄂北贝母有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了盐酸左旋布诺洛尔(Bun)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_k的影响。结果显示:①Bun使心室肌细胞I_k呈剂量依赖性升高。阈浓度为10~(-7)mol/L,最大有效浓度为3×10~(-5)mol/L。②Bun使心室肌细胞I_k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以上观察结果说明Bun对I_k有激活作用。此结果提示Bun抗高血压,减慢心率和β阻滞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因激活I_k所致。  相似文献   
3.
IFN-γ受体Ig融合蛋白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γ 干扰素受体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 (IFN γR Ig )对ConA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在Balb/c小鼠体内一次性静脉注射ConA 2 0mg/kg诱导细胞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分别于模型建立前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 10mg/kgIFN γR Ig,观察该融合蛋白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 )水平 ,细胞因子IFN γ、TNF α和IL 10分泌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FN γR Ig预防给药明显改善肝脏损伤的组织学和血清学变化 ,降低GPT水平 ,减少肝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同时与模型对照小鼠相比血清IFN γ水平下降 ,TNF α分泌合成减少 ,IL 10水平明显增加。而IFN γR Ig通过早期结合并阻断内源性IFN γ ,提高IL 10的抗炎作用 ,减轻炎症细胞对肝脏的侵袭及IFN γ、TNF α的肝细胞破坏作用 ,保护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中药贝母作为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散绝解毒之君药,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贝母的需要量日益增大,市场供应极为紧缺,当时寻找、开发和利用新的贝母药材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湖北省贝母属植物资源丰富。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原野生于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地一直作川贝使用,1974年鉴定为新种,并野转家种成功,此  相似文献   
5.
乙氧异黄酮二酸钠降压作用及β受体阻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葛根内含物葛根黄豆甙元和葛根素具有降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及β受体阻断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及脑循环障碍的治疗。合成的黄豆甙元溶解性较差,作用强度不高,为此我们对其衍生物乙氧异黄酮二酸钠(EthoxyIsoflavone 2-Carboxylio acid,EICA,由同济医科大学药学系提供)的降压作用以及对心房肌、血管平滑肌收缩累积剂量-反应曲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奥沙普嗪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奥沙普嗪对家兔和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麻醉动物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加入奥沙普嗪,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磷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奥沙普嗪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动物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胶原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所致的小鼠死亡率.结论:初步证实奥沙普嗪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婴儿素口服液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婴儿素口服液作用温和,有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胃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活动和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本品毒性较低,15g/kg·d连续3d,无一死亡。  相似文献   
8.
蓖麻毒蛋白(Ricin)虽在19世纪已受到重视和研究,但对于药理研究方面都未见系统的报道,近年来国内对蓖麻毒蛋白的分离、提纯及对实验动物肿瘤筛选等进行了研究,1977年武医附二院肿瘤科曾报道应用蓖麻毒蛋白油膏治疗恶性肿瘤取得可喜的苗头,为使蓖麻毒蛋白在临床上作进一步试用推广,我组与武汉健民制药厂协作,将该厂提供的蓖麻毒蛋白样品(小鼠LD_(50)为47.97微克/公斤),进行了蓖麻毒蛋白临床前的药理研究。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纳  徐顺清  孙汉清  王小利 《医药导报》2005,24(2):0097-0099
目的制备壳聚糖脱氧核糖核酸(DNA)纳米球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转染肝细胞系Hep G2和L 02 的活性。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做报告基因,GFP和壳聚糖通过复凝聚方法制备壳聚糖DNA纳米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壳聚糖DNA纳米球粒度分布、表面电位,DNase Ⅰ保护实验研究壳聚糖DNA纳米球对包裹基因的保护作用,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定性评价纳米球的转染活性,MTT试验研究壳聚糖DNA纳米球对Hep G2和L 0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壳聚糖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球,保护DNA免受DNaseⅠ的降解。壳聚糖DNA纳米球作为非病毒载体转染肝细胞系,基因能有效表达。结论壳聚糖DNA纳米球作为非病毒载体转染肝细胞系有效,壳聚糖转染有细胞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牛磺胆酸钠的合成及其药理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化学合成牛磺胆酸钠,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胆酸为起始物,结合牛磺酸制备牛磺胆酸钠,并对其进行镇咳、祛疾和平端实验。结果:合成法制备牛磺胆酸钠收率在50%以上,其红外光谱与结构相符。 药理实验结果为:牛磺胆酸钠镇咳作用的减咳率为(31.4±6.92)%;祛痰作用酚红排泌量为(0.96±0.45)μg/ml;平喘作用解痉率为(78.0±29.7)%,且都与生理盐水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合成法制备牛磺胆酸钠结果令人满意。药理实验表明牛磺胆酸钠具明显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