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若末及时诊断和治疗,其后遗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致残,甚至导致肺栓塞死亡,病死率高达70%.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DVT的警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处理DVT,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000~2004年本院收治脑梗死患者并发DVT 10例,本文探讨脑梗死并发DYT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静脉留置输液成为住院儿童常用的输液方法,它既可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又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但因为某些原因,其静脉留置成功率并不高。为探讨儿童静脉留置输液失败的原因,我们对在我院住院的建议采用静脉留置输液的300例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导致静脉留置输液失败的原因,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分别探讨了神经生长因子对胎兔许旺细胞培养的影响以及去细胞神经移植体的制备,并在体外成功制备出重新细胞化的神经移植复合体。 目的:探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对神经-肌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06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7只,1只用于制备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剩余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8只/组。 方法:切取兔双侧坐骨神经,剥除周围组织,剪成约每段3 cm,放入TritonX-100水溶液中静置12 h,蒸馏水漂洗,以使溶于水的TritonX-100膜蛋白体复合物充分脱离神经干,如此反复,TritonX-100作用时间共为96 h,萃取好的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在Hank s液中4 ℃保存。调整第2代许旺细胞浓度至1×1011 L-1,用100 μL微量注射器注入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内,然后将神经段置于DMEM培养液中,即为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实验组兔于膝关节上方造成20 mm长缺损,将种植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缝接于坐骨神经两断端;对照组兔左侧坐骨神经造成20 mm长缺损后,用单纯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桥接物缝接神经两断端。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通过肌电图、光镜、电镜等方法检测远端腓神经的轴突、髓鞘及胫骨前肌、运动终板的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4,8,16周两组动物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及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运动终板的形态及靶肌肉结构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术后8,16周实验组胫骨前肌湿质量、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不仅能够为再生神经提供良好的支架作用,还能诱导和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再生,对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肌结构重建与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分析"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安全隐患(3%)、负面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安全隐患与年龄、术前焦虑情绪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很多,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手术联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与单纯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早期全膝关节结核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红细胞沉降率控制在40mm/1h以下。均采用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根据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和单纯引流组。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50例,闭式引流时间3~6周,平均3.8周;单纯引流组32例,闭式引流时间1~3周,平均1.8周;参考相关抗结核药敏试验结果,全身及局部应用敏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膝关节CT,依据结果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术后12~24个月判断膝关节结核的治疗效果,参考指标为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切口愈合情况、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结果82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符合结核诊断。随访24~48个月,平均41个月,术后8~12周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窦道形成1例,单纯引流组窦道形成4例,经持续换药后愈合。术后12个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组关节Lysholm评分为(89.2±8.4)分,高于单纯引流组的(75.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具有复发率低、保留关节运动功能、操作性强、费用少、应用简单的优点,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仰卧位与俯卧位对控制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 按出生日单双号分观察组 30 例和对照组 20 例,两组均予氨茶碱治疗及相关护理,观察组予俯卧位,对照组予仰卧位,每次持续 2 h,观察对减少呼吸暂停发作的效果.结果 俯卧位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少于仰卧位患儿.结论 俯卧位可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文针对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在一次性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计算机系统设计并完善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的工作程序,改变传统的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损耗率,从而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方法:针对该院手术室这一问题,利用EXCEL及电脑相关程序设计了相应的表格,在设计过程中,自动计算所使用的一次性物品量,与手术中一次性物品消耗的量相一致。结果:此计算机系统很好的满足了一次性物品管理的需要,有效地降低一次性物品的损耗率。结论:此计算机系统的运用,使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损耗率降低,有效控制了手术室的成本,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脊柱是全身骨关节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目前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式是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配合手术。脊柱结核具有难治性与易复发性的特点,对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颇为棘手。本文对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影响因素与防治策略进行相关综述,为降低复治发生率及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外伤性肝破裂术后机体的影响和护理。方法将35例外伤性肝破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使用1,6-二磷酸果糖观察组20例,一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15例。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七天改善患者肝脏功能ALT和AST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第一天的血氧饱和度SaO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有改善外伤性肝破裂术后病人的肝功能及低氧血症作用,有利改善术后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足、小腿等部软组织缺损15例,根据病损的部位及大小需要设计并制备皮瓣:观察皮瓣色泽、张力、皮温及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情况.结果 15例移植皮瓣术后全部成活,3例患者术后皮瓣显示苍白,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缓慢,3 d后缓解.2例皮瓣远端缝合口边缘发黑,3周后脱痂,深层愈合良好.随访3~6个月,皮瓣愈合好,无骨髓炎及感染复发病例,臃肿逐渐消退,外形满意.皮瓣一期愈合13例,占86.66,延迟愈合2例,占13.33%.其中顺行皮瓣移植者6例,存在并发症1例,一期愈合率为83.33%,逆行皮瓣移植者9例,存在并发症1例,一期愈合率为88.89%,2组样本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及足踝部皮瓣移植面积为(51.88±44.90)cm2,手部皮瓣移植面积为(9.71±5.06)cm2,2组样本皮瓣面积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样本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选材灵活,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皮瓣成活率高,外形良好等特点,在皮瓣移植过程中,皮瓣面积的大小、无论是逆行或顺行移植对皮瓣的一期愈合率不构成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