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持续输注对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PLMS)的抑制作用。方法对3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在自由睡眠(自由睡眠组)和丙泊酚全身麻醉(丙泊酚组)两种情况下实施睡眠监测,观察脑电图以及肌电图改变。结果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发生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两组之间的发病率和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期间患者脑电图无异常改变。结论临床浓度的丙泊酚对PLMS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43例中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2例患者行ICGA检查,4例患者行OCT检查。结果:43例VKH患者中,12例(27.9%)出现脉络膜皱褶。眼底表现为明显视网膜水肿,缺乏明显明暗相间的条纹,FFA中以数目不等细小条状弱荧光为主,有时也表现为粗大弱荧光,多围绕视乳头呈放射样排列。ICGA造影早期表现为条状低荧光或正常荧光,造影晚期为高荧光或低荧光,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低荧光条带相对应,但没有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明显。OCT显示脉络膜皱褶累及脉络膜和RPE层,呈波浪样或局部小突起。所有患者治疗后,脉络膜皱褶减少或消失。结论:VKH综合征并发脉络膜皱褶临床并不少见,FFA多表现为围绕视盘放射状弱荧光,治疗后可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眼脉络膜厚度(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无对照研究.临床确诊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31只眼(AMD组)以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33例33只眼(病理性近视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之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AMD组、病理性近视组患眼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4.23±1.33)、(2.27±0.88)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患眼中心凹下CT.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的CT变化.分析末次随访时CT降低值与注射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l、3、6个月,AMD组患眼平均CT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9.68±11.02)、(12.58±11.04)、(13.84±11.67) μm.AMD组患眼治疗后1、3、6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6.34、6.60,P<0.001).病理性近视组患眼平均CT分别为(81.09±63.20)、(79.52±63.64)、(79.88±62.46) 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06±10.92)、(3.64±8.78)、(3.27±7.20)μm.病理性近视组患眼治疗后1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7);治疗后3、6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2.61,P=0.024、0.0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D组、病理性近视组患眼末次随访时CT降低值与注射次数均无相关性(r=0.04、0.30,P=0.815、0.099).结论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会引起渗出型AMD及病理性近视CNV患眼的CT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和个别心理治疗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选取丽水某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中报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150例新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筛查至少1项为阳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别组与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丙泊酚持续输注对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PLMS)的抑制作用。 方法 对3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在自由睡眠(自由睡眠组)和丙泊酚全身麻醉(丙泊酚组)两种情况下实施睡眠监测,观察脑电图以及肌电图改变。结果 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发生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两组之间的发病率和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期间患者脑电图无异常改变。 结论 临床浓度的丙泊酚对PLMS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erifoveal telangiectasia,IPT)是一种较为少见且病因不明的眼科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贝伐单抗(avastin)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IPT患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ni-Ganzfeld刺激器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32只正常成人眼及22例30只异常成人眼分别进行Ganzfeld刺激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Mini-Ganzfeld刺激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比较两组视觉诱发电位的峰时及振幅.15例30只先天性白内障眼术前术后均进行Mini-Ganzfeld刺激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比较两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2波的潜时及振幅.6例11只脑瘫及昏迷患者眼进行Mini-Ganzfeld刺激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正常眼及异常眼的Ganzfeld刺激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及Mini-Ganzfeld刺激器视觉诱发电位的峰时及振幅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先天性白内障术前及术后Mini-VEP的P2波的潜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先天性白内障术前及术后Mini-VEP的P2波的振幅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脑瘫及昏迷患者能方便稳定记录到波形.结论 Mini-Ganzfeld刺激器视觉诱发电位可为临床医生判断特殊患者的视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熏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70眼)符合纳入标准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33眼)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治疗组30例(37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熏。2组疗程均为3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0 d、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SC)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第10 d,2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S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0 d时降低(P0.05),BUT延长,SⅠT增加,FSC评分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与治疗结束时相比,以上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干眼症状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0 d时明显下降(P0.05),BUT延长,SⅠT增加,FSC评分降低(P0.05);而治疗结束后1个月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干眼症状评分升高,BUT缩短,SⅠT减少,FSC评分增高(P0.05),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熏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疗效显著,作用安全持久不反弹。  相似文献   
9.
眼眶炎性假瘤(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OIP)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非特异性炎性眼眶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发病部位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眶内结构,也可能发生于眼眶外.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主要有感染与免疫等学说.根据其侵犯的部位和病变的不同程度,临床表现也各异,包括复视、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眼球红肿、疼痛、眼球突出、眼外肌运动受限等.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的药物治疗最为常见,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或对糖皮质激素存在禁忌证者可采用放射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纤维硬化型和局限肿块型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皱褶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脉络膜皱褶患者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脉络膜皱褶患者62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10例20只眼,Behccet病1例2只眼,其他类型葡萄膜炎11例21眼,视盘水肿5例9只眼,脉络膜肿瘤2例2只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2例4只眼,Graves眼病1例2只眼,眼钝挫伤1例1只眼,脉络膜渗漏综合征1例1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FFA检查,9例17只眼同时行ICGA检查,9例18只眼同时行OCT检查。结果 脉络膜皱褶眼底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纹,其数量多少不限,在后极部呈放射状、水平状、斜行或以黄斑为中心同心圆样排列,也可表现为围绕视盘呈放射样排列,但很少超过赤道部。FFA观察到的皱褶数量比眼底表现多,主要是细小皱纹和粗大皱褶。条状弱荧光在动静期明显,晚期无荧光渗漏。ICGA检查显示,早期表现为条状弱荧光或正常荧光,晚期为强荧光或弱荧光,与FFA的弱荧光条带相对应,但没有FFA表现明显。OCT检查显示皱褶累及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结论脉络膜皱褶为累及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明暗相间的眼底条纹,造影表现为无荧光素渗漏的条状弱荧光。熟悉脉络膜皱褶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上发现脉络膜皱褶及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