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7株烧伤感染细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本院烧伤科细菌分布和菌种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及静脉导管末端行普通细菌培养,统计细菌分布情况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9年来共检出19种267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占83.14%,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以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最敏感;氨曲南亦较敏感,且敏感性呈逐渐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万古霉素最敏感.呋喃妥因、利福平次之,青霉素类和大部分头孢菌素则高度耐药。结论:目前烧伤感染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防治该两种细菌感染是抗烧伤感染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改善皮肤移植的功能和形态,提高外伤性皮肤缺损及大面积烧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制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5例(6次)大面积烧伤及外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的创面上,观察其创面愈合、瘢痕增生及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5例6次复合皮片移植成活率为100%,植皮区平整光滑、柔软、弹性良好、耐磨,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与自体薄皮连接紧密,复合皮血管化明显,胶原排列整齐,未见急性和慢性排异反应。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能改善创面愈合的皮肤质量,优于单纯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中国人群疾病谱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经过40多年的研究表明,电刺激疗法能成功地恢复脑瘫患者的部分运动功能,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等优点,它是现代康复工程领域很有应用前景的一项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当前应用于电刺激治疗脑性瘫痪的两类电刺激即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阈值电刺激(TES)的治疗原理、临床疗效、适应症及并发症等,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急诊Ⅰ期手术治疗高龄梗阻性大肠癌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56例高龄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病人中无手术死亡病例,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伤口感染7例。结论:Ⅰ期切除肠吻合术在高龄急性梗阻性大肠癌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冲洗液冲洗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岳平  李志清  张春新  陈静 《广东医学》2012,33(8):1161-116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和冲洗液冲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1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清创后给予碘伏油纱包扎、每2天换药1次;观察组联合应用VSD和生理盐水冲洗,2次/d,于治疗后第7天更换VSD敷料。比较两组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观察组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为(64.7±3.5)%,愈合时间为(19.2±2.4)d;对照组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为(59.4±3.2)%,创面愈合时间为(23.6±2.6)d。两组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VSD和冲洗液冲洗可更有效地清除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并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创面均先作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全身抗感染,必要时配合支持治疗,大而深的创面无菌下清除坏死组织。创面予MEBO换药并包扎,每日换药2~3次,直至肉芽生长,上皮化封闭愈合。结果31例放射性溃疡患者在MEBO的治疗下有28例获得自行愈合,3例经培养肉芽组织创面洁净后行肌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结论MEBO治疗放射性溃疡能较快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疡愈合进程,优于常规换药疗法。  相似文献   
8.
磨痂术配合生物敷料A在四肢深Ⅱ度烧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磨痂术配合生物敷料A治疗四肢深II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四肢深II度烧伤患者按创面处理方式分组,32例为磨痂术配合生物敷料A治疗组,41例为传统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体温、创面感染及愈合时间等。结果磨痂组与对照组比较,磨痂术配合生物敷料A处理创面可明显提高四肢深II度烧伤有效率(29/32vs31/41,P<0.05),全身炎症反应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13.79±5.72vs17.08±8.39,P<0.01),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磨痂术配合生物敷料A是治疗四肢深II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早期进行更佳,但对手部偏深的深II度烧伤仍不能完全替代早期削痂植皮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腐胺对大鼠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80只,根据外源性腐胺不同注射剂量,随机分为两组:高浓度组(P1组,n=40;50μg/g)和低浓度组(P2组,n=40;25μg/g),每组分别行外源性腐胺腹腔注射,两种剂量的腐胺分别混合生理盐水稀释液共2 ml行大鼠腹腔内注射1次。连续观察并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精神状态改变,包括大鼠活动度、精神状况、进食情况等。结果实验大鼠在腹腔注射后大部分出现了精神状态改变。P1组中SD大鼠在腹腔注射腐胺后呈精神抑制改变,活动转差,嗜睡,无进食水,约30分钟后情况逐渐好转,变活跃直至正常;而P2组SD大鼠则呈兴奋型改变,相互对嘴撕咬、狂躁奔跑,频繁进食水,约30分钟后逐渐平静并恢复如常。P1组和P2组比较,精神状态改变存在差异(χ2=69.408,P<0.01)。结论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腐胺能诱导大鼠出现精神状态改变,低剂量外源性腐胺能刺激大鼠产生兴奋作用,高剂量外源性腐胺则对大鼠精神状态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26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383例,治愈率90.6%;术后发生并发症143例,占9.4%;死亡17例,病死率为1.1%,其中急诊手术死亡12例,择期手术死亡5例。结论:重视老年手术风险的综合评估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强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精心设计手术、麻醉方案,是提高治愈率,减低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