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导管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心导管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心导管术后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完成各类心导管术508例,发现外周血管并发症28例(5.5%),其中局部血肿22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静瘘1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动脉血栓形成1例,股神经功能障碍1例。所有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不可忽视。但只要及时处理。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直接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症状发作后2~14小时施行冠脉内支架术。结果:所有患者冠脉再通均获成功。TIMI血流均达到3级。无残余狭窄,血管再通距症状发作时间平均5.7小时,所有患者胸痛均在术后2小时内明显缓解;除2例ST段持续抬高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2小时ST段下降〉50%;心肌酶峰明显提前。1例左主干病变于术后1周发生严重泵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特点,对我院1996年7月~1998年8月,曾做冠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18例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的21例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资料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门诊病人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45例门诊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的冠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加压包扎时间以及留院观察时间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97.7%,平均冠脉造影时间为18.6±6.7min,加压包扎时间为4.2±0.6h,留院观察时间为6.6±1.8h.1例出现左右桡动脉严重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余无血管并发症.随访1个月均无桡动脉搏动消失或手部缺血.结论 对门诊病人行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5例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肺静脉内环状电极标测,温控导管对肺静脉电位进行射频消融,达到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随访9~2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5例患者电隔离治疗后,即刻成功率达100%;随访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成功率较高,操作相对简单,比较安全的一种射频消融方法,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晕厥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发作时心电图等相关证据难以捕捉,给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困难。本文报道1例类似癫痫样发作的抽搐性晕厥患者最终诊断为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入径直接冠脉介入治疗(TRA-p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78例AMI患者,分为TRA-pPCI组108例,经股动脉入径(TFA-pPCI)组70例,比较两种入径手术时间、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RA-pPCI组低于TFA-pPCI组(〈0.05)。结论 TRA-p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及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在年轻人中比较少见,研究表明45岁以下占所有急性心肌梗死人数的2%~10%,以男性为主[1].可能与家族型高脂血症有关,其他不典型因素包括吸烟、有早发心肌梗死的家族史(<55岁)、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肥胖等[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PTCA术前后1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d和QTcd并分成功组和失败组进行术前术后的比较。结果PTCA成功组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1),而失败组术前术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4例冠脉再狭窄患者第一次PTCA后下降的QTd再次上升,结论成功的PTCA能显著缩小冠心病患者的QTd再次升高可能是反映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首次AMI并行急诊PCI患者 15 6例 ,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比较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肌酸激酶MB(CKMB)峰值和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 非糖尿病患者中有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CKMB峰值低于 ,左室EF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CKMB :10 8± 79IU/Lvs 15 6± 10 1IU/L ;EF∶5 8± 13%vs 5 0±11% ,P <0. 0 5 ;糖尿病患者中有梗死前心绞痛组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CKMB峰值和左心室EF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在非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中限制梗死面积 ,保护左心功能 ,而在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中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