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破裂为少见病、易被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 男患,20岁,于1990年7月20日晨在施工中摔倒、上腹部挫于铁制水泥槽边沿上,当即由于疼痛不能平卧,同时出现恶心、并呕吐一次、吐后腹痛缓解,被送入就近医院、经胸腹联透未发现异常,门诊以腹部挫伤急诊收入。体检:意识清楚,表情痛苦、右侧屈膝卧位,T37.2℃.P76次/分,R20次/分,Bp16/10.7Kpa.心肺无异常、肝脾区无叩痛。腹呈舟状、中上腹呈板状,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下腹腹肌紧张(+)、无反跳痛,全腹肠鸣音弱。腹穿抽出浅褐色液  相似文献   
2.
5岁以下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流感嗜血杆菌(Hi)是引起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国内对Hi携带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对石家庄市5岁以下健康儿童Hi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石家庄市区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045例5岁以下健康儿童,取鼻咽拭子标本,用改良巧克力培养基,常规Hi培养并鉴定菌型。[结果](1)Hi携带率为15.6%,生物型Ⅰ、Ⅱ、Ⅲ型共98例(70.5%)为优势菌型。(2)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i携带与年龄、出生时身高、家庭人均经济收入和裂纹舌有关。[结论]石家庄市5岁以下正常儿童Hi携带率为15.6%,6个月至2岁儿童Hi携带率最高(22.4%)。Hi携带可能受遗传等综合因素影响。把中医舌诊试用于Hi携带的观察研究,显示了裂纹舌与Hi感染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Meta-analysis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Meta analysis方法近年国内已逐渐开展应用 ,本文就其基本概念、应用范围、操作步骤及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作一综述。1 Meta analysis基本概念Meta analysis方法的思想可追溯到 2 0世纪 30年代 ,最初应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是在 6 0年代[1] ,70年代初Ligh和Smith提出了可以由不同研究结果汇总原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2 ] ,1976年由Glass首次命名Meta analysis[3] 。Meta analysis一词的意思是morecomprehensive ,即更加全面的综合或超…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肝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A .采用复合因素 (CCl4,胆固醇 ,乙醇 )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B .用自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观察肝硬化恢复情况和肝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 :①用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周期为 5 0d。肝硬化大鼠ALT明显升高 ,为 ( 13 5 3 3± 5 9 77)mol/ (s·L) ;A/G比值倒置为 0 60± 0 12。HE染色镜下可见肝组织正常结构消失 ,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增生和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并存 ,并可见散在的核固缩、浓染、体积变小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有AP峰出现 ,其细胞凋亡率为 12 3 0 %。C -myc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bcl- 2基因表达量则低于对照组。②肝硬化的大鼠模型用中药治疗 2 0d后 ,体重增加 ,ALT、A/G比值接近正常。病理检查 ,肝硬化时的假小叶逐渐消失 ,变性坏死的细胞减少。DNA电泳显示仍有“Ladder”带纹 ,流式细胞术分析 ,凋亡率、C -myc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同期的肝硬化非治疗对照 ,而bcl- 2基因则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内源性一化氮产量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对114例乙肝后肝硬化硬化患者血清NO^-2和内毒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NO^-2,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无腹水组,腹水组,腹水并肾衰组血浆NO^-2及内毒素水平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6.
由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HV)引起的肝炎病例分布极为广泛。目前已明确了这种病原因子能感染黑猩猩,是一种以上的感染因子。但迄今对它的抗原性,超微结构或因子的本质仍没有确定。现将某些研究概况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客观评价慢性肝病各阶段的预后以及辅助公共卫生决策和教学,建立了慢性肝病转归的计算机模型。通过专家咨询和检索有关各型肝病转归的文献报道确定模型框架,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自愈(NR)、代偿性肝硬化(CIR)、失代偿性肝硬化(DEC)、原发性肝癌(HCC)和死亡(DEA)等阶段,造成死亡的原因又可分为DEC、HCC和肝外因素三部分,模型假设每年每一阶段患者都以不同的概率向其它可能的阶段转化。在现有文献报道和微机曲线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其间15个相互转化的概率公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枝莲清肝胶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HepG2.117细胞为模型,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枝莲清肝组(1000μg/ml)、拉米夫定组(5μg/ml),用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2个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种药物对HepG2.117细胞的生长无毒性作用。枝莲清肝组24h和72 h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达30.1%和36.3%,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6.4%和26.7%;PCR检测显示枝莲清肝胶囊能降低HBV DNA水平。除72 h时对HBsAg的抑制率低于拉米夫定组外(P〈0.05),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枝莲清肝胶囊在1mg/ml浓度下有抑制HBV DNA和HBsAg、HBe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1讲临床试验(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贤 《临床荟萃》1999,14(8):384-384,F003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在确立了研究目的后便可以根据前面阐述的原理和基本原则来考虑研究对象及实验人数,观察指标及观察方法等,按着试验研究流程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中,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和去甲万古霉素在二线经验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从1999年1月~2002年12月,67例肿瘤患者总计114次在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并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如果发热持续72h,改用去甲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加左氧氟沙星,第5天开始加用氟康唑。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有效率是72.8%,有23例患者31次发热经初始治疗无效;在可评价的26次发热中,15次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11次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去甲万古霉素,有效率分别是53.3%和72.7%;有18次培养出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占72.2%;呼吸道是常见感染病灶。结论 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去甲万古霉素和氟康唑,适用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的二线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