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北京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伴CHA2DS2-VASc≤1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CHA2DS2-VASc=0或1的NVAF-PCI患者共1 688例,评估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影响因素。依据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对照组(n=1 135, Hcy15μmol/L)和HHcy组(n=553, Hcy≥15μmol/L)。主要终点是MACE事件的发生。结果随访1年,HHcy组MACE事件发生率较高(P=0.017),HHcy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9),两组心因死亡(P=0.046)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P=0.044)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Hcy增加CHA2DS2-VASc≤1 NVAF-PCI患者的MACE事件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提示这类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可能临床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58例急诊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合并大量血栓(血栓负荷分级≥3级),均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情况、PCI中用药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转归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8例(65.5%),右冠状动脉18例(31.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例(3.4%)。PCI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0级53例(91.4%),1级4例(6.9%),2级1例(1.7%)。PCI后TIMI血流分级1级1例(1.7%),2级2例(3.5%),3级55例(94.8%);1例(1.7%)出现无复流,2例(3.5%)出现慢血流;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16.4±10.4);抽吸后血栓负荷分级0~2级。PCI中均使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肝素钠。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再次入院,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 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PCI后无复流发生率、血栓负荷分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MACE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rTE-ACS)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期间的高龄(年龄≥75岁)NSTE-ACS患者202例,根据抗血小板策略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86例)和氯吡格雷组(116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后75 mg,口服,1次/d,观察1年内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严重心肌缺血复发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发生MACCE 4例(4.7%),氯吡格雷组发生MACCE 16例(13.8%),两组患者MACCE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替格瑞洛组复发严重心肌缺血4例(4.7%),氯吡格雷组复发严重心肌缺血8例(6.9%),两组患者严重心肌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替格瑞洛组发生出血情况7例(8.1%),氯吡格雷组发生出血情况8例(6.8%),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结论高龄NSTE-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调查研究北京地区高龄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抗栓策略的现状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例库,系统回顾性调查了北京市12家医院心内科从2010-01-01至2015-01-01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房颤患者共467例,平均年龄(78.70±3.32)岁。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三联用药组(n=17)、二联用药组(n=450),比较三联用药组与二联用药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和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467例患者中,二联用药组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华法林、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共450例患者占96.36%,平均用药时间(12.15±2.44)个月,三联用药组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共17例患者占3.64%,平均用药时间(5.41±3.59)个月;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即出血高危患者全部使用二联用药治疗,而在HAS-BLED3分的出血低危患者仅5.03%使用了三联用药治疗;消化道出血事件在三联用药组和二联用药组分别发生3例和33例(P=0.338),MACCE在两组分别发生6例和128例(P=0.589),死亡在两组分别发生3例和80例(P=0.766)。结论:在高龄房颤合并ACS患者中,支架置入术后三联治疗比例过低,双联治疗仍是目前主要治疗策略;三联用药与双联治疗相比,MACCE与死亡的发生率并无差异,但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需评估出血/缺血风险进行抗凝治疗,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需抗血小板治疗,房颤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抗凝加抗血小板则会增加出血风险。心力衰竭(心衰)与房颤常共存且相互作用,在房颤患者中,心衰为脑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目的 探讨心功能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北京11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房颤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2 471例进行多中心研究。排除失访及瓣膜性房颤患者后实际纳入分析1 987例,平均随访(3.5±1.5)年。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研究,比较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以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为终点事件进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同时对出血事件进行分析。最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心功能代偿组1 468例患者,6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占4.29%;心功能失代偿组519例患者,3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占6.17%;两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心功能代偿组有152例死亡,占10.35%,心功能失代偿组有77例死亡,占1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以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47);进一步纳入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及主要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脑卒中史、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心功能失代偿组抗凝药物使用比例高于心功能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而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心功能代偿组出血事件占12.74%(187/1 468),心功能失代偿组占11.95%(62/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结论 心功能失代偿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随着NYHA分级升高死亡风险亦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细胞色素P450 C19(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选取行PCI的ACS患者,筛选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患者,包括*2/*2、*2/*3以及*3/*3。共入选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替格瑞洛组于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po,bi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后75 mg,po,qd。若是急诊PCI手术,替格瑞洛组于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po,bi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 mg负荷量后75 mg,po,qd维持。观察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出血情况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MACCE发生率为8%(2/26),低于氯吡格雷组(31%,8/26,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8%,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基于CYP2C19基因型的个体化方案可考虑在行PCI术的ACS患者中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