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 1,男 ,2 6岁。车祸致脑挫裂伤 ,左颞脑内血肿 3小时于 1988年 5月 12日入院治疗。急诊手术清除血肿 ,去大骨板减压 ,气管切开术 ,术毕 GCS8分 ,术后 5天鼻饲全营养素 ,4 8小时后患者烦躁 ,未呕吐 ,无腹泻 ,体温正常 ,GCS8~ 10分颅骨缺损区平软 ,搏动明显 ,双肺底有散在细湿罗音 ;腹平、软 ,无压痛 ,肠鸣活跃 ,以于观察对症处理。次日高热 39.5℃ ,躁动频繁 ,腹肌紧张 ,扪压全腹有痛表情 ,尤以右下腹为明显 ;WBC12× 10 9/L ,N0 .85。诊断 :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探查发现阑尾长 7cm,直径 1.5cm,紫黑色 ,水肿 ,表面有多量脓苔附着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67例,行介入栓塞术,对照组33例,行颅内夹闭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病人手术前、手术后1天、术后5天免疫球蛋白变化,记录病人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0.15%,对照组为42.42%(P0.05);观察组术后1天的lg G、lg M、lg A水平分别为(9.15±4.20)g/L、(1.15±4.20)g/L和(2.03±0.37)g/L,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对照组的(7.74±4.28)g/L、(0.86±0.25)g/L和(1.57±0.39)g/L(P0.05),观察组术后5天的lg G、lg M、lg A水平分别为(10.98±5.67)g/L、(1.67±0.53)g/L和(2.45±0.44)g/L,与手术前相当(P0.05),但高于对照组的(8.13±4.37)g/L、(1.13±0.52)g/L和(1.89±0.38)g/L(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9.52±6.9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73±6.91)天(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49%、5.97%,低于对照组的9.09%和21.21%(P0.05),观察组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率均为1.49%,对照组均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手术及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较颅内夹闭术效果好,可减少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早期修补巨大颅骨缺损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大骨瓣减压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确实挽救了一部分患者的生命。但巨大颅骨缺损对脑实质的诸多影响 ,严重的阻碍了中后期脑功能的恢复。我院从 1995至2 0 0 1年 2月对 4 5例重型脑伤术后留有巨大颅骨缺损者实施了早期修补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去大骨板减压所致颅骨缺损 4 5例 ,男35例 ,女 10例 ,年龄 5~ 5 8岁。缺损面积 5 cm× 7cm~12 cm× 16cm(平均 8cm× 12 cm)。缺损部位 :额 3例 ,左颞 5例 ,右颞 10例 ,左额颞顶 10例 ,右额颞顶 13例 ,左颞顶枕 1例 ,右颞顶枕 3例。1.2 方法 :第一次手术后 4~ 8周 (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行开颅手术患者的术中ICG荧光造影、术前CTA及术后DSA血管影像资料。对比术中ICG荧光血管影像与术前CTA、术后DSA血管影像,评估ICG荧光血管造影在术中的作用。结果 8例患者血管畸形团在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均显影清晰;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影像与术前CTA血管影像一致;切除术后ICG荧光血管造影血管畸形团均未显影,与术后DSA血管影像一致。结论 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血管畸形团范围,明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终板造瘘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慢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5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行终板造瘘分为终板造瘘组(72例)和非终板造瘘组(93例)。终板造瘘组符合Fisher分级: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31例)、Ⅳ级(20例);非终板造瘘组符合Fisher分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40例)、Ⅳ级(19例)。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对比两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非终板造瘘组Fisher分级Ⅰ~Ⅱ级慢性脑积水发生率(11.76%)和终板造瘘组Fisher分级Ⅰ-Ⅱ级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70,P=0.380);非终板造瘘组FisherⅢ级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30%)高于终板造瘘组FisherⅢ级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9.68%)(χ2=4.329、P=0.037);非终板造瘘组FisherⅣ级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36.84%)高于终板造瘘组FisherⅣ级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10%)(χ2=3.955,P=0.047)。结论终板造瘘可以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FisherⅢ-Ⅳ级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及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及常规开颅组。其中神经内镜组29例,常规开颅组37例。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ADL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手术时间神经内镜组(2.2±0.5)h、常规开颅组(3.7±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率神经内镜组(93.5±4.7)%,常规开颅组(90.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神经内镜组(22.4±5.6)d,常规开颅组(32.2±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神经内镜组Ⅰ级(61分以上)19例、Ⅱ级(41~60分)7例、Ⅲ(40分以下)3例,常规开颅Ⅰ级(61分以上)12例、Ⅱ级(41~60分)18例、Ⅲ(40分以下)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6、P=0.028)。结论运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整合素β1、α3,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β1、α3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WHOⅠ、Ⅱ级及WHOⅢ、Ⅳ级胶质瘤中,整合素p。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42.11%、73.08%;整合素钧在WHOI、Ⅱ级及WHOⅢ、Ⅳ级胶质瘤中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36.84%、69.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整合素β1及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整合素β1、α3,参与胶质瘤的增殖调控,随着整合素β1及α3,表达的增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恶性程度增加;并与胶质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终板造瘘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慢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5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行终板造瘘分为终板造瘘组(72例)和非终板造瘘组(93例)。终板造瘘组符合Fisher分级: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31例)、Ⅳ级(20例);非终板造瘘组符合Fisher分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40例)、Ⅳ级(19例)。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对比两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非终板造瘘组Fisher分级Ⅰ~Ⅱ级慢性脑积水发生率(11.76%)和终板造瘘组Fisher分级Ⅰ-Ⅱ级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70,P=0.380);非终板造瘘组Fisher Ⅲ级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30%)高于终板造瘘组Fisher Ⅲ级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9.68%)(χ2=4.329、P=0.037);非终板造瘘组FisherⅣ级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36.84%)高于终板造瘘组Fisher Ⅳ级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10%)(χ2=3.955,P=0.047)。结论 终板造瘘可以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Fisher Ⅲ-Ⅳ级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整合紊β1、α3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脑膜瘤、5例正常硬脑膜及5例蛛网膜中整合素β1、α3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Ⅰ级及Ⅱ、Ⅲ级脑膜瘤中,整合素β1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40.0、87.5%,整合素α3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80.0、3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1及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均有相关关系。结论整合素岛β1、α3亚基参与脑膜瘤的增殖调控。随着整合素β1表达的增高及α3表达的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恶性程度增加;并与脑膜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整合素β1、α3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β1、α3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WHO Ⅰ、Ⅱ级及WHOⅢ、Ⅳ级胶质瘤中,整合素β1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42.11%、73.08%;整合素α3在WHO Ⅰ、Ⅱ级及WHOⅢ、Ⅳ级胶质瘤中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36.84%、69.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整合素β1及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整合素β1、α3参与胶质瘤的增殖调控,随着整合素β1及α3表达的增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恶性程度增加;并与胶质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