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方法:以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为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PCI再灌注后,血浆MDA显著升高(P<0.001),总体水平于1小时达峰值,随后48小时迅速下降,此后缓慢恢复至术后7天仍高于基础值。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分组显示,≤6小时组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6小时组(P<0.05),且于术后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I再灌注后血浆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显示升高,时程变化特点为1小时达峰,随后依次出现迅速下降期及缓慢下降期。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再灌注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再灌注可显著减少再灌注损伤。血清CK-MB水平不是评价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上海和洛阳地区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势调查问卷对上海和洛阳地区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洛阳地区共调查96人,男41例(42.7%),女55例(57.3%);上海地区共调查118人,男52例(44.1%),女66例(55.9%).从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严重程度赋值显示:在主观健康感受、情感受影响、思维受影响、社交障碍四方面,洛阳地区的患者所受的影响均大于上海地区.两地区的共同点为:甲真菌病对41~50岁年龄组,病程1~5年的患者,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结论: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鲍曼不动杆菌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1] 。本研究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细菌鉴定 :从临床分离菌中经VITEK细菌鉴定系统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 2 3株。2 .药敏试验 :采用浓度梯度法 (Etest)试条测定其对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 (MIC)值。3 .菌株分类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2 0 0 0年版标准分类 :12株为耐药菌 ,其中MIC≥ 32 μg/ml9株 ,4~ 16μg/ml 3株 ;11株为敏感菌 ,MIC值为 0 2 5~…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288例心电图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表现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全国多中心明确诊断的288例PTE患者分为大面积及次大面积组(A组)136例,非大面积组(B组)152例,其中男168例,女120例,年龄25~82岁,平均(55±14)岁.A组使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B组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内观察患者心电图的表现,分析各段各种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SⅠ QⅢ TⅢ最高发生率为A组32.4%,B组21.7%,QⅢ波型:A组达69.1%,B组56.6%;TⅢ波型:A组63.2%,B组43.4%,SⅠ TⅢ波型:A组40.7%,B组25.7%,改变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各时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胸前导联Tv1倒置A组达77.8%,B组52.0%,Tv1-Tv5倒置依次变浅或消失,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各导联及各时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VR SV5振幅呈规律性递减趋势;电轴左偏A组最高发生率47.1%、B组3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轴右偏A组为16.2%,B组为1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PTE患者心电图波型异常改变有较高发生率,对急性PTE患者的早期初步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降低发生率。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 225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 330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对实施管理前、后CAUTI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各项预防CAUTI控制措施的执行率明显提升,CAUTI的千日感染率由2011年的11.65‰下降至2012年的2.90‰,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CAUTI感染率明显下降,与应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9,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CAUT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刘丁 《重庆医学》2015,(5):577-578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是导致人类发生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 )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从去年在西非流行以来,目前全球已导致22092例感染,死亡8810例,其中仅西非三国医务工作人员就有816例被感染,死亡488例(截至W H O 2015年1月28日报道),工作人员成为感染和死亡的高危险人群[1‐2]。因此,埃博拉诊疗中心(ET U )的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保护医务工作者免受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EVD的发生;还能预防医患双方发生其他潜在的医院感染。作者赴利比里亚期间,就ET U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丁  赵丽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7):499-499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病程中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动态变化 ,研究TNF α对AMI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和对心功能的影响。一、资料及方法1 2 2例AMI患者据心功能情况分为 :(1)AMI组 (KillipⅠ级 ) 12例 ;(2 )AMI合并心力衰竭 (心衰 )组 (KillipⅢ~Ⅳ级 )。正常对照组 10例 ,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结果正常。三组病例均除外感染、糖尿病、肿瘤等疾病 ,年龄、性别及AMI部位差异无显著性。放免法测定胸痛发生后 4、8、12、2 4、72h及 7d血浆TNF α的含量。2 纯系雄性白兔 2 4只 ,初重 2 …  相似文献   
8.
邱君凤  刘丁 《重庆医学》2006,35(24):2213-2214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致病菌群及药敏情况。方法对6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97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菌占8.2%。革兰阴性菌占69.1%,分别列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5.8%)、鲍曼不动杆菌(12.4%)、嗜麦芽假单胞菌(9.3%)。药敏结果表明:所有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非发酵菌、真菌检出率较高。为避免耐药率的升高,临床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重庆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测定,应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7株大肠杆菌和7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并对可疑菌株用E-test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测定,大肠埃希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氨曲南为2.8%,头孢曲松为7.5%,头孢噻肟为8.4%,头孢他啶为9.3%,头孢哌酮为15.0%,产酶株有17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尤为突出,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可能遗留后遗神经痛且难以治愈<'[1]>.我们采用青鹏软膏外用配合伐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