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FNA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处于恢复期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HSS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65.78±29.34)mL较对照组(451.26±30.02)mL显著减少,骨折愈合时间为(19.36±5.24)周较对照组(31.33±4.48)周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HS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HSS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较对照组23.0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对照组综合疗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87%vs87.18%、94.87%vs8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相当,但是闭合复位可减轻对患者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9月于中国贵航集团三O二医院骨科治疗的1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63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岁;摔伤96例,道路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伤8例。依据术后髋关节功能将患者分为优、良、可、差四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58~93分,平均82.7分,其中髋关节功能优46例、良64例、可16例、差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机、骨质疏松、复位质量为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2.357,95%CI:3.553~87.286,P=0.013)、骨折分型(OR=12.206,95%CI:1.528~36.654,P=0.029)、ASA分级(OR=9.675,95%CI:1.412~32.344,P=0.035)、手术时机(OR=18.542,95%CI:3.206~78.348,P=0.022)、复位质量(OR=19.685,95%CI:3.347~85.376,P=0.016)为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手术时机、复位质量为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背景:形状记忆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但关于形状记忆聚氨酯变形-复形前后成骨细胞相容性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目的:观察形状记忆聚氨酯变形-复形前后的成骨细胞相容性。方法:制备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于实验环境下进行拉伸-固形-复形,获得变形-复形后的膜材料。将SD乳鼠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变形-复形前后的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料上,培养2 h后,计数细胞黏附量,观察细胞铺展情况;培养1-11 d,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与结论:变形-复形后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料上成骨细胞的黏附量、增殖活力均显著高于变形-复形前形状记忆聚氯酯膜材料上的成骨细胞(P < 0.05);成骨细胞在变形-复形后形状记忆聚氨酯上呈梭状,排列呈现出明显的定向性,铺展面积较小;成骨细胞在变形-复形前形状记忆聚氨酯上呈多边形,细胞排列无特定方向性,铺展面积较大。结果表明经变形-复形处理后,形状记忆聚氨酯具有更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分析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伴冈上肌肌腱损伤患者肩胛下肌修复与否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临床上收治的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伴冈上肌肌腱损伤患者,分为A、B两组,均给予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治疗,A组修复肩胛下肌,B组不修复肩胛下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VA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均上升(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内旋活动度均提高(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