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性,63岁。因双下肢静脉蚓曲样改变20余年,加重伴左下肢肿胀2个月于2016年9月8日入院。患者20余年前出现双下肢静脉迂曲凸起,不伴有双下肢乏力,无酸胀、疼痛、麻木、瘙痒,无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病程中患者双下肢静脉扩张进行性加重,出现双下肢静脉隆起、扭曲,以左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桥接处理血透通路回流静脉狭窄/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61例通过人工血管桥接处理回流静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血透通路基本信息及手术信息、随访术后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4~11d,平均(6.27±1.01)d。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9.36±10.30)个月,随访期有4例患者发生与血管通路无关的死亡,进行54例次再干预,11例患者不再使用原通路透析。术后6、12、24、3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8%、58.1%、46.1%、15.4%,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1.8%、89.7%、84.8%、56.5%。结论使用人工血管桥接处理血透通路回流静脉病变具有满意的效果,但仍需选择更合适的直径、长度、材质的人工血管来提升术后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解剖压迫性左头臂静脉狭窄的解剖学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且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血液透析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7—9月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非血透患者758例作为对照组。观测指标:左头臂静脉最小前后径(D1)、胸骨与主动脉弓(或头臂干)之间的最短前后距离(D2)、胸廓前后内径(D3)。分析:(1)D1、D2、D3之间关系;(2)D1、D2与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的关系;(3)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时间对D1、D2的影响;(4)D1≤2 mm患者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史者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性别、身高、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观察组D1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513±3.337)mm、(7.812±3.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D1与D2均呈正态分布、线性相关(r=0.663、0.694,P值均<0.01),与D3均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身高、体质量与D1、D2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值均>0.05)。男性的D1、D2均较女性大:观察组的D2以及对照组的D1、D2,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3、2.048、5.721, P值均<0.01)。对照组患者的D1、D2随着年龄增高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25、11.822, P值均<0.01)。(3)患者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的时间与D1、D2均无线性关系(r=0.471、0.223, P值均>0.05)。(4)D1≤2 mm的患者在两组中比例相当,观察组2.8%(3/107)、对照组3.6%(27/758):观察组3例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透析患者均未报告左上肢肿胀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在经左侧置入导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左上肢肿胀症状,其中2例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左头臂静脉最小前后径与同层面胸骨与主动脉弓(或头臂干)之间的最短距离密切相关,解剖压迫性左头臂静脉狭窄可能增加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建立后出现左上肢水肿以及静脉治疗导管置入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伟  傅麒宁  李追  赵渝  向志 《现代医药卫生》2021,(16):2705-2708
目的 探讨无症状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后不进行抗凝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357例成人无症状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栓体积、D-二聚体水平、超声结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对患者诊断时、拔出导管前血栓体积、D-二聚体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在357例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治疗血液透析(血透)相关中心静脉病变(CVD)的效果,分析影响通畅率的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收治的因血透相关CVD接受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手术信息、术后随访情况,分析影响通畅率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89例患者,根据支架类型分为覆膜支架组(n=70)和裸支架组(n=19),覆膜支架又分为Viabahn(n=17)和Fluency(n=53)。术后3、6、12、24个月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在覆膜支架组分别为97.1%、88.6%、71.4%、55.7%和100%、98.6%、94.3%、85.7%,裸支架组分别为84.2%、57.9%、21.1%、15.8%和100%、100%、84.2%、47.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iabahn支架初级通畅率优于Fluency支架(P=0.044),次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多因素分析显示,覆膜支架长度与初级通畅率相关(OR=2.162,95%CI=1.248~5.764,P=0.048),支架长度越长初次...  相似文献   
8.
9.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现,校正变量后有糖尿病史者和高血压史者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显著增加(P=0.040,P=0.015),而辅助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无明显增加(P=0.288,P=0.155).因此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各纳入分析因素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故患者相关因素不应成为构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评估中的阻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e,AVF)通畅率和静脉端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 kg,不区分雌雄)完全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8)、单纯光敏剂组(n=8)、单纯光照组(n=8)、实验组(n=8).建立兔颈部AVF模型,按组别进行不同处理.于术后第2、8、15、22天及第29天用超声检测血流情况.术后4周取近吻合口处静脉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并测量厚度.通过S-P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并评估其增殖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第15、22天及第29天,实验组AVF血流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术后4周,实验组内膜增生厚度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5);PCNA表达明显弱于其余3组(P<0.05);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光动力治疗能有效促进VSMCs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有效提高AVF血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