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证实的20例狼疮性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初始剂量1.0~1.5g/d,治疗时间321个月,平均(10.9±6.2)个月。结果MMF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的平均5.55g下降至1.54g;d清白蛋白治疗前平均26.87g升至39g;6/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3个月内Scr恢复正常;d清自身抗体产生明显减少,补体上升,其中ANA转阴率3个月达63%,6个月达81%;抗ds-DNA由治疗前23.77IU/ml下降至9.19IU/ml;2例重复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明显减轻。MMF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偶有白细胞减少、感染、带状疱疹等。结论MMF对于各型狼疮性肾炎,尤其是Ⅳ型重症狼疮,经传统治疗无效者均有较好疗效,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临床与病毒血清学特点关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探讨HBV复制在HBV相关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338例经肾穿刺证实的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病毒血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HBV相关肾炎占肾炎总数的5.3%。在血HBsAg( )的肾炎患者中,HBV相关肾炎发病与HBeAg相关(P<0.05),与血清HBV DNA含量(bDNA)显著相关(P<0.01)。分支链DNA(b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P<0.05)。结论 bDNA是反映HBV复制的最佳指标。HBV相关肾炎与体内HBV复制程度密切相关,HBV在体内大量复制,可能通过循环中的病毒抗原沉积于肾脏和肾脏中该抗原原位表达而致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激素及同断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FSGS-N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7年间,63例FSGS-NS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疗效与病理的关系及随访结果。结果以NS为表现的]SGS占同期肾活检FSGS的43.45%,平均发病年龄(31±14)岁,男女之比为2.15∶1,平均随访43个月。对初治疗有反应的患者(Ⅰ组)完全缓解率(CR)高,为65.79%,无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者;对初始治疗无反应者(Ⅱ组)CR低,为12%,延长激素及CTX治疗可使CR或部分缓解率(PR)增加至48%,进展至CRF者为6.35%。治疗的反应及CR的高低与肾小球病变范围及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肾小球病变范围大,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者,对初始治疗反应差,CR低。药物不良反应以感染和肝损为主。结论延长皮质激素及间断CTX冲击治疗FSGS-NS使NS的治疗缓解率增加(总CR44.44%),进展至CRF少(6.35%),患者预后改善,临床上应根据肾脏病理,在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对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陈楠  任红  管梁  田伟家  周彤宇  傅秀兰 《上海医学》2000,23(11):699-700
肾病综合征 (NS)常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和 /或肺栓塞 ,早期大部分无典型临床症状。本文采用99mTcO MAA(巨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核素深静脉造影 (RNV)检测 5 4例NS是否合并DVT和 /或PE ,研究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所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 /或肺栓塞的发生率 ,以及抗凝治疗的指征和临床效果。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我院肾内科 1998年 8月~ 1999年 10月 5 4例NS住院患者 ,全部符合NS诊断标准 ,即 2 4h尿蛋白定量 >3.5g ,血浆白蛋白 <30 g/dl。年龄为 17岁~ 77岁 ,平均年龄44岁。男性 31例 ,女性 2 3例。 2 4h尿蛋白波动于 …  相似文献   
6.
7.
一、概述尿酸乃嘌呤代谢终末产物,嘌岭可来自食物,但主要由核酸分解代谢产生。溶解的尿酸对人体无害,尿酸钠在血中的溶解点约为6~7mg/dl,超过此值即为高尿酸血症。由于超饱和而发生沉淀,在关节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在肾脏则引起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为遗传代谢性缺陷;继发性系由骨髓增生性疾病,肿瘤经化疗或放疗致尿酸产生过多,以及药物和肾功能衰竭引起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性肾病主要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患者,人群普查发现仅2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有临床表现,痛风患者亦仅10~20%有临床肾脏表现。但在病理检查中,几乎所有痛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肾病变。关节病变一般出现在肾病之前,亦可在肾病之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补钙预防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是43例孕妇,给予治疗组孕妇氨基酸螯合钙,对照组孕妇不服用钙剂。结果治疗组孕妇的血钙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的血钙浓度(P<0.05);治疗组孕妇的缺钙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的缺钙症状发生率(P<0.05);治疗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P<0.05)。结论在妊娠期,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合理补钙,能够有效地降低孕妇的缺钙症状,预防妊娠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强的松、环磷酰胺、抗血小板粘附剂潘生丁、抗凝剂肝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的效果. 方法四联疗法治疗28例IMN,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24h尿蛋白定量、病理分期、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治疗后,IMN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显著上升(P<0.01),CH、TG显著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85.7%,其中缓解39.3%,改善46.4%. 结论四联疗法治疗IMN的疗效与病理分期及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病理分期Ⅰ~Ⅱ期伴或不伴轻度小管间质病变者,疗效最佳.四联疗法是治疗IMN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是单克隆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为常见的一种浆细胞病,常易浸润肾组织、骨骼及软组织。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肿瘤、病毒、炎症、慢性抗原刺激及遗传倾向可能与发病有关,近年来研究认为骨髓瘤患者微循环中基质细胞IL-6mRNA表达增高,血清中IL-6mRNA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