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相关解剖定位标志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2例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术中根据蝶嵴、蝶窦开口、蝶窦中隔、鞍底隆凸等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结果:蝶嵴是术中确认手术入路中线的可靠标志,蝶窦开口是蝶窦前壁的重要标志,鞍底隆凸可作为蝶窦腔内鞍底定位标志。62例术中依靠相关解剖标志,均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未出现偏差。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相关解剖标志,有助于该术式的准确定位,从而安全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特点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52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按手术方式分成常规手术组、定向组、导航组,分析病灶部位、大小、病灶至皮层距离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 52例中,常规手术手术21例,开放定向手术16例,神经导航手术15例.全切48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1例.病灶大小均值从常规手术组的31.7±8.7mm,到导航组的24.0±2.6 mm和定向组的16.3±3.7mm而递减,三组病灶大小均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病灶最小.病灶至脑皮层距离从常规手术组的15.2±4.1mm,到定向组的20.7±3.8mm和导航组的32.8±6.2 mm而递增,三组距离均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航组病灶至皮层距离最大.结论 采用开放定向或者神经导航手术,可以切除脑部更小、更深在的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MR导向丘脑、苍白球毁损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5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使用Leksell-G型定向仪,1.0tesla超导磁共振导向,对34例(男21例,女13例)锥体外系疾病(PD27例,扭转痉挛3例,意向性震颤4例)进行靶点毁损术,通过临床效果和术前、后MR复查,证实MR导向三维误差<1mm,MBI导向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几何图像失真小,清晰,靶点易辨认,术后反应小,若在电生理监测下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技巧。方法 200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7例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对眼眶的累及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经额颞眶顶入路手术17例,眶上-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除率为77.8%(21/27)。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脑膜瘤19例,转移癌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纤维瘤4例,泪腺混合瘤1例。术后随访6年,2例死亡,22例仍存活,3例随访半年后失去联系。结论颅眶沟通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对于全切除肿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海洛因成瘾者后扣带同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 14例海洛因成瘾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集3DT1WI图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对3DT1WI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以了解相关脑区灰质密度和体积的变化,对功能磁共振图像分别以左、右后扣带同为感兴趣区与全脑的体素进行相关分析,比较海洛因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后扣带回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海洛因成瘾组的后扣带回灰质密度显著降低;以左侧后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海洛因成瘾组左侧后扣带回与右侧颞叶的功能连接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右侧前额叶、丘腩以及左侧顶叶的功能连接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右侧后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海洛因成瘾组右侧后扣带回与左侧额叶、左侧顶叶以及丘脑的功能连接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双样本t检验,P<0.01).结论 海洛因成瘾者后扣带回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这与海洛因成瘾的脑结构和功能障碍以及奖赏系统障碍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bnormalities in the pos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structure by 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and changes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in long-term heroin addictions.Methods High-resolution volumetric T1-weighted images and resting state fMRI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on 13 long-term heroin addicts and 14 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The T1-weighted images were processed using optimized voxel-based morphometry to investigate abnormalities in the gray matter,at the sarne time,the pos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was setted as the region-of-interest(ROI)seed,with which a whole-brain voxel temporal correlation in low frequency fMRI fluctuations was calculated,to find changes of the pos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gray matter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osterior cingnlated cortex,at the same time,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left pos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and the right temporal lobe was increased,but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left posterior eingulated cortex and the left thalamus,the left parietal lobe,the left cerebrum were all decreased in heroin addicts.At the same time,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fight pos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and the left thalamus,the left parietal lobe,the left frontal lobe were decreased in heroin addicts(t testing,P<0.01).Conclusi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pos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in long-term heroin addicts are changed,which may affect the dysfunction of the addictive brain and the function of reward mechanism.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科近 15年来手术治疗的 5例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呈均一或不同程度强化 ,核磁共振检查 (MRI)表现为短T1短T2 信号 ,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 ,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 (GD -DTPA)后则出现程度不等的强化。 5例患者中 3例手术全切 ,2例大部分切除。结论 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 ,对于颅内黑色素瘤主张在手术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手术时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争取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皮质电极监测下对海马病灶进行致痫灶切除,辅助以皮质痫灶横纤维热灼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6例海马病灶的顽固性癫痫的病人,术前进行24小时脑电图描记定位致痫灶,手术前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人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当天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进行颞叶皮质电极描记,并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海马病灶,完整切除并辅以皮质热灼治疗致痫灶。结果术后0.5~3年内随访,按Engel癫痫疗效分级:发作完全消失11例(68.8%),明显改善4例(25%),改善1例(6.2%)。结论神经导航有助于海马病灶的准确找寻与切除,在皮质电极监测下,辅助皮质热灼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报告56例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内病灶。这种最小侵袭性术式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详细介绍了手术方式,提出立体导向开颅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脑肿瘤干细胞(BTSC)标记物CD133、巢蛋白(Nes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74例脑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探讨肿瘤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一壁龛的组成、形态及其在脑肿瘤组织中的分布.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74例胶质瘤标本,按照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Ⅱ级22例(低级别组)、Ⅲ级27例和Ⅳ级25例(高级别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检测标本中CD133的表达及其与Nestin、PCNA的共表达情况.计算并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CD133+细胞、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所占的百分比.并对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D133+细胞聚集于壁龛内生长,低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较低.壁龛内增殖细胞较少,与相邻肇龛之间界限清晰,周围CD133+血管分布较少.高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高,壁龛之间无明显界限,壁龛内细胞增殖活跃,周围可见丰富的CD133+血管分布:壁龛中除CD133+/Nestin+BTSC外,可见CD133+/Nestin-细胞、CD133/PCNA+细胞等亚群细胞;不同级别胶质瘤CD133+细胞、CD133+血管、CD133+壁龛百分比不同,且肿瘤级别越高,三者表达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壁龛与CD133+血管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 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着由CD133+/Nestin+BTSC和一些亚群细胞组成的壁龛结构,CD133+血管对于壁龛结构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神经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面部分布区的短暂性发作性的尖锐撕裂样剧痛,缓解期如常人,常有扳机点,病程一般较长,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