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法:1983—1985年在滇缅边境打洛镇采取DDT加DDVP全面滞留喷洒灭蚊,1986—1988年改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并均辅以现症病人根治、重点人群保护和流动人口预防服药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果:防治后全镇1983—1988年的年带虫发病率依次降为10.1‰、5.8‰、5.5‰、4.8‰、14.4‰和10.1‰。各年均明显较全面防治前1982年的29.0‰低。有效控制了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36例临床分析江苏省徐州矿务局青山泉矿医院(221137)余文祥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急症之一。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气胸,发病率高,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易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因此,提高COPD并发气胸的诊疗水平尤为...  相似文献   
3.
多方位推进医德医风创新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医学人文学科的地位日益彰显,其中医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实际,围绕我院医德医风建设提出了从认清新形势,正确处理新关系;明晰新方向,把握好新控点;研究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明确新思路,加强引导;探索新方法,始终坚持“三个新统一”;瞄准新目标,牢固强化新意识;总结新经验,始终保持清醒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用间接荧光抗体方法筛选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单克隆抗体云南省疟疾病防治研究所思茅665000余蕾,余文祥,李菊异,李崇珍IFA是检测抗体的较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我们用此法筛选抗间日疟原虫(P.v)子孢子单克隆抗体,获得较满意结果。材料与方法1抗原与试剂子孢...  相似文献   
5.
6.
用间日疟病人血,离体感染中华按蚊,分离子孢子,用10~12万条子孢子/次的量,免疫BALB/c小鼠,抗体效价均达到1:640,取其脾细胞作融合试验,已培养出抗体滴度高、特异性强的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时诊断较难,根据临床统计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约占15%~25%,而病理解剖资料统计则有25%~45%[1],说明容易误诊和漏诊。国外报道肺心病伴冠心病误诊率达8%~38%,漏诊率达12%~26%[2]。两病并存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如何控制肺心病并发冠心病,并提高两病并存的诊断水平和合理治疗是极为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院收治肺心病患者353例,其中64例并发冠心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取自我院住院确诊为肺心病患者353例,其中并发冠心病64例,占18.1%,男42例,女22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8.
打洛位于滇西南,是昆洛公路的终点,又是中缅边境的集市贸易点,出入国境边民历来十分频繁,每年约有10余万人次边民出入打洛口岸。了解和掌握入境缅甸人疟原虫携带率和我国边民出境留宿回归后的疟疾感染发病情况,为制定此类地区疟疾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于1984~1987年在打洛进行边境疟疾防护研究期间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查子孢子,提高媒介按蚊的检测水平,我们开展了抗人间日疟原虫(P.V)子孢子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经过克隆培养筛选,获得了8株抗人P.V子孢子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的McAb。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抗原为人P. V子孢子。采集P.V病人血,膜饲中华按蚊,于第15d处死蚊子,用玻璃棉套管离心法收集子孢子,用白细胞计数板计数,-20℃保存备用。二、动物免疫和免疫脾细胞的制备用收集的子孢子,免疫10周龄的BALB/c小鼠三次,每次用子孢子10~12万条,每次间隔10~14d,于融合前3d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应用P.Cynomalg i制备可溶性抗原,对经过血检证实的45例恶性疟和32例间日疟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ELISA试验,并用IFA试验作比较,结果ELIS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00%,IF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5.5%。用阳性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统计,ELISA为944.7,IFA为251,18,两种试验对正常人血清均各有1例(3.3%)出现假阳性反应。对比结果ELIS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FA。”七十年代后期以来,消灭疟疾的运动在不少的地区和国家出现了很大反复,很多以前已经宣布消灭或是控制的地区,又重新受到疟疾的侵袭,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总结这一教训时提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由于缺乏一种灵敏的监测系统。随后的研究证明免疫学诊断对于灭疟后期的地区进行监测和流行病学评价是有价值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已把血清学调查列为疟疾常规调查方法。目前我们用于疟疾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使用最广泛,我国在多年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促进了疟疾血清流行病学的发展,但是,国外报道这一方法结果判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各地标准不易统一。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来我国举办学习班,传授新的免疫诊断技术——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ELISA),这是由Engvoll等创建,以后由Voller和Bidwell等进一步发展应用微量平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一方法兼有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的优点,而克服了这两种方法的一些缺点。1979年美国学者Spesces H.C等应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制备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试验并与IFA作比较,结果证实ELIS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FA。目前国内上海寄研所用食蟹猴原虫制备可溶性抗原,用ELISA测定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6.1%。四川医学院用诺氏疟原虫制备可溶性抗原,测定恶性疟患者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3.6%。但尚未见两种方法的比较。为在我省建立这一试验系统,并进一步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我们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