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IOL-Master测量大学生近视眼的眼轴长度(AL),水平、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ACD)及角膜直径,探讨大学生近视眼各屈光成分值与屈光度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近视眼的主要成因。方法:大学生近视患者1059例2118眼,经电脑验光按等效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低度近视<-3.00D(738眼),B组中度近视-3.00~-6.00D(989眼),C组高度近视>-6.00D(391眼)。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IOL-Master)测量其AL,K1,K2,ACD及角膜直径,计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K1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K2在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但K1和K2仅与中度近视的屈光度存在相关性(P<0.05);各组AL与K1、K2呈负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CD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度近视的屈光度与AC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角膜直径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AL/CR比值3.183±0.132,近视屈光度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761,P=0.000)。结论:轴性近视是大学生近视的主要类型。大学生中度近视是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共同作用所致;ACD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影响较小;角膜直径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玲  柳江燕  任婉娜 《癫痫杂志》2021,7(3):257-261
手术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对致痫灶的精确定位.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迅速发展,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及疗效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PET-CT和PET-MRI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预后判断以及PET脑受体显像剂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8岁因左眼红、视物不清半个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左眼发红、视物不清,但无眼胀、眼痛、头痛等症状。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断为“急性虹睫炎(左眼)”,给予激素及散瞳药点眼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入院前五天,患者视力下降至视物不见,来我院就诊,门诊于2005年9月26日以“全葡萄膜炎(左眼)”收入院。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光感/眼前,左眼球结膜中度混合性充血,角膜轻度水肿,角膜后壁满布羊脂状KP,房闪阳性,虹膜纹理欠清,色棕,瞳孔药物性散大,直径约6mm,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前表面少许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规律来探讨其在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动物模型组均取右眼制造角膜针刺损伤模型。于损伤后各时间点(6h、1d、3d、5d、7d、14d)取角膜标本,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2的表达与分布,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鼠角膜上皮BMP-2的表达于损伤后1d显著增高(P〈0.05),损伤后3d、5d时表达逐渐降低,至损伤后14d时表达恢复正常。结论BMP-2在大鼠角膜各部位均有表达,可能参与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的表达规律来探讨其在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动物模型组均取右眼制造角膜针刺损伤模型。于损伤后各时间点(6h;1,3,5,7,14d)取角膜标本,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7的表达与分布,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鼠角膜上皮BMP-7的表达于损伤后1,3d逐渐升高(P<0.05);损伤后5d时表达逐渐降低,至损伤后14d时表达恢复正常。角膜基质层及角膜内皮层中BMP-7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BMP-7在大鼠角膜上皮层均有表达,可能作为负性的生长因子参与角膜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分布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水平、垂直角膜曲率(K1,K2)、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角膜直径(corneal diameter,W-W值)各屈光参数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Zeiss)获得学龄儿童813人1626眼的AL,K1,K2,ACD,W-W值,年龄:5~12(平均8.46±2.30)岁,经电脑验光(Topcon)后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及远视5组,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度组之间各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1)5~12岁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屈光状态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近视比率随着年龄不断上升;(2)不同年龄组之间:AL和ACD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之间:AL在高度、中度及低度近视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在低度与中度近视组及低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1,K2,W-W值在低度与高度近视组及中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屈光度与AL呈负相关(r=-0.764,P<0.01),屈光度与ACD呈负相关(r=-0.498,P<0.01),屈光度与K1,K2及AL相关性较小。结论: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发育中,AL的增加对屈光度的改变有着最主要的作用,轴性近视在5~12岁学龄儿童群体占主要的成分,同时,K1,K2,ACD,WW值对屈光度的改变也有影响。7~8岁可以认为是学龄儿童从正视化向近视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该地地理分布及社会功能区特征,参考幼儿园公私立等性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的2 75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对调查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视力异常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男、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均为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在9项视力异常相关因素中出生体重、胎龄、父母视力情况和每天睡眠时间这4项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视力。 【结论】 托幼机构与家庭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着力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强化社会性健康教育,从社会、家庭、托幼机构等多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与矫正情况,为近视的防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抽样研究,抽取甘肃省甘南地区合作市和舟曲县2所幼儿园及12所中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以整班为单位进行筛查,收集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矫正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抽取儿童青少年5 072人,剔除不合格记录后,最终纳入有效数据4 806例。总体近视患病率为45.55%,近视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P<0.001),女生的近视患病率(48.66%)高于男生(42.18%)(P<0.001)。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0.001),10-12岁为近视增长最快的年龄段,由25.62%增长至60.57%。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0.001)。甘南地区总体戴镜率为28.55%,足矫率为50.72%,戴镜率随着学段升高呈现上升趋势(P<0.001),女生戴镜率(30.84%)高于男生(26.69%)(P=0.008)。初中学段低、中、高度近视的足矫率均为3个学段中最低。在各个学段中,高度近视的足矫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且多见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尤以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DGP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胃运动障碍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内在或外在肠神经系统、间质细胞、胃平滑肌、激素、血糖等因素均参与了胃动力的调控.近年国内外学者对DG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组织细胞学的改变,大部分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应用同视机训练融合功能的疗效.方法:对间歇性外斜视115例住院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后随机分治疗组60例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55例未进行训练,观察术后1月、3月、6月、12月的眼位,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和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12月患者眼位正位率,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随机点立体视及Titmus立体图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有利于控制眼位正位,并提高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