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适应阵列天线可以通过数字下变频实现信号正交化,把中频数字信号转换到零中频,然后进行加权求和。分析了变频过程中因没有进行载波同步所导致的残留频差对自适应阵列天线算法的影响。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表明,只要上、下变频采用相同本振,残留频差对算法并没有影响,即使对带通采样系统,该结论同样成立。对频谱、阵列增益的仿真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快速扫描毫米波单脉冲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极化扭转式卡氏天线、四喇叭馈源和波导混合环式和差网络实现了8mm波快速扫描单脉冲天线。给出了天线各部分的设计、公差分析和仿真。由于设计时进行了详细的公差分析,样机几乎未经任何调试,便全面满足设计要求,主要指标与仿真结果非常吻合,表明给出的设计方法和公差分析对工程设计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驿  王辉  温剑  张云  何海丹 《电讯技术》2011,51(6):94-97
由于载机平台摇摆,一维相控阵天线姿态会发生倾斜,从而影响波束指向.为此,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给出了适应于各种监视雷达系统(如二次航管系统)工作原理的详细修正流程及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使天线能维持高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4.
双扇形贴片天线具有双频或宽频带特性,已有广泛应用。本文给出一些经验公式,以便在不同频段、不同基片厚度、不同介电常数条件下,实现统一的、灵活的简化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确定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输电线路能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为此提出线路综合重要度指标。该方法仅利用系统基本参数,克服以往介数指标的计算需要系统当前运行方式和潮流分布的弊端。该指标从系统结构和概率两方面辨识系统的关键线路。根据功率分布理论提出输电线路功率分布介数,作为系统结构重要度指标,其考虑了与发电机和负荷直连节点的线路权重,能反映输电线路在各个发电-负荷对间功率传输中被利用程度。结合线路故障率风险指标提出支路综合重要度指标。根据IEEE 39节点标准算例进行仿真分析,利用得出的数据和用其他判据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全空域电扫共形天线阵的系统组成,分析了电扫天线阵的设计方式,计算了电扫天线阵的辐射特性。 通过计算表明,该全空域电扫天线阵能有效覆盖方位面00~3600 和俯仰面00~900,可广泛应用于全球宽带电信、导航、 多目标测控、遥感、以及空间监视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第一Nyquist域进行宽带自适应阵列天线的幅相误差校正时,由于带宽宽,需要的横向滤波器阶数非常高。为了减少滤波器阶数,新方法仅仅对信号带宽内的幅相误差进行校正,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最优化准则,获得校正滤波器的实系数。同时,通过增加一个前置带通滤波器,保证带外噪声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相对传统方法,该设计在相同滤波器阶数情况下,可以提高带内校正精度。通过对实际MSK信号下的阵列校正实验,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微带介质天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海丹 《电讯技术》2003,43(1):48-50,54
通过在微带天线中引入介质天线原理,提出了一种以简单方式展宽微带天线波束和提高低仰角增益的新方法,从而发明了一种新型宽波束天线-微带介质天线。该天线具有极宽的波束、较高的低仰角增益和波束范围内有较好的圆极化性能等特点。文中给出了天线的原理、设计公式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孤立缝隙的理论为基础,应用仿真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综合分析了缝隙和波导参数的误差对缝隙导纳特性的影响。在线阵中根据随机误差分析相关理论,综合考虑包括缝隙和波导参数在内的多个结构参数的误差对阵列幅相分布影响的不同作用率,对误差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最后以某毫米波频段波导缝隙线阵天线为例进行分析,并以软件仿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单脉冲阵列天线的抗干扰调零技术,即利用阵列天线中幅相微调或相位微调的方法,在干扰方向上实现和、差波束的同时调零.对相控阵天线而言,不需要增加额外硬件设备就能达到抗干扰的目的,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