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激光装置实验中,通过小孔成像原理可获取黑腔靶中发射的X光图像的时间积分。提出一种3倍放大的新型成像设备用于集束实验,通过在与靶轴线夹角30°方向安装带多层镜选能的成像设备从而获取低能和高能段的X光时间积分图像,观察腔壁的再辐射现象。开展了用于集束实验针孔相机的研制工作,包括光路设计与结构设计,通过离线进行测试,在线实验进行打靶考核。进行成像光路仿真,模拟计算了两种镜子的选能效果,并通过光路仿真得到了多层镜、滤片和谱分布对成像结果的影响。采用FLASH对实验辐射场分布进行仿真,作为成像仿真的输入。最后,将此设备获取的成像结果与仿真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了X光信号强度的分布情况,获取了理想的实验数据,加深了对内部物理现象的理解。由此,建立了针孔成像的仿真能力,能够对成像结果进行预判,指导针孔相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郑世杰  冯超  温泉  任宽 《爆破》2023,(4):73-81
针对青岛地铁13号线嘉陵江路站~香江路站区间隧道面临的邻近既有建筑物施工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邻近建筑物的机械开挖联合爆破施工方案,方案中使用台阶法进行开挖,上台阶处于软弱地层,使用机械法进行掘进,下台阶处于坚硬地层,使用钻爆法进行掘进。应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并使用基于爆破等效荷载的方法,对机械开挖联合爆破施工方案和传统全断面爆破方案所导致的邻近建筑物振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开挖联合爆破方案下,各个监测点的振速峰值较全断面爆破均有显著减小,最大降幅为61.1%,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论证了新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建筑物沉降、围岩塑性区、建筑物振速等指标对机械开挖联合爆破方案的开挖进尺和装药量等施工参数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上台阶机械开挖进尺为0.5 m。并对优化后的参数施工效果进行了监测评价,使用机械开挖联合爆破施工方案顺利地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将预计工期缩短3个月,说明了提出的爆破施工方案及参数的合理性,以及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黔东傩的"过关"仪式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过关"发端于人心中的"关煞"这个虚幻却千百年来左右人们思想的观念。这一心理形态有些类似于存在主义的焦虑却又并非完全相同。"关煞"的他律性与"原罪"的他律性的比较,让我们对"关煞"的功能有一个新的认识,了解到它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月面大范围机动技术将是未来探索以及开发月球的关键技术之一,月面机动轨迹优化可以显著减少机动过程的燃料消耗。主要针对月面大范围机动轨迹进行初步优化,将整个机动轨迹分为上升段、自由漂浮段、第1次动力减速段、垂直动力着陆段,前面3个飞行阶段是对整个飞行任务的初制导,在达到飞行射程的同时使飞行终端满足垂直着陆段的降落要求,通过垂直着陆段修正初制导误差,使飞行器满足目标点精确着陆要求。首先,建立各个飞行阶段的运动学模型,将前3个飞行阶段作为一个轨迹优化问题,采用遗传优化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另外,将垂直动力着陆段轨迹优化问题通过无损凸化和离散的方式转化为一个有限维的二阶锥凸问题,通过凸优化求解器求解以实现在线轨迹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轨迹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任务适应性和鲁棒性,可以适应不同机动任务需求实现高精度垂直动力着陆。  相似文献   
5.
以粪肠球菌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消毒各因素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接触时间>二氧化氯浓度>CT值>细菌浓度>温度>pH,该研究方法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X 光二极管(XRD)小型化有助于优化软X 光能谱仪,也可实现与其他X 光诊断设备的集成应用。完成了小灵敏面X 光二极管机构设计,储能电容更合理,体积更小。开展了微波仿真与模拟计算,在0耀20 GHz 的带宽范围内其反射很小,微波传输特性满足实验要求。另外,在短脉冲激光装置上开展了探测器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时间分辨能力提升20%左右。小灵敏面X 光二极管研究有助于探测器在辐射流监测的方面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电解质栅控晶体管(Electrolyte-gated transistors, EGTs)的沟道电导连续可调特性使其在构建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工作以非晶态Nb2O5作为沟道材料, LixSiO2作为栅电解质材料,制备了一种具备低沟道电导(~120n S)的EGT器件。该器件利用Li+嵌入/脱出Nb2O5晶格导致的沟道电导连续可逆变化,模拟了神经突触的短程可塑性(Short-termplasticity,STP)、长程可塑性(Long-termplasticity,LTP)以及STP向LTP的转变等功能。基于这种EGT突触特性,本工作设计了关联学习电路,实现了突触权重的负反馈调节,并模拟了“巴普洛夫的狗”经典条件反射行为。这些结果展现出EGT作为神经突触器件的巨大潜力,为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硬件提供了器件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