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数理化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种频域基频提取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值侧抑制网络的频域基频提取方法。即利用二值侧抑制网络对语音的短时谱进行峰值提取,得到包括语音基频及其谐波的线谱,根据谐波间的距离平均值估算出基频.该算法在COSDIC数据库上进行了测试,并与自相关基频提取法和倒谱基频提取法进行了比较.实验数据表明,本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抗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决策树的汉语三音子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决策树理论的上下文相关声学模型在英语语音识别中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但在汉语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则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基于决策树理论建立了汉语语境相关模型-三音于模型,讨论了决策构建模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1)基本建模单元集的选择,(2)音子类别集的设计,(3)评估函数的选择,(4)停止准则的选择,(5)决策树的建立和三音子模型的生成,本文着重分析了两种不同建模单元的性能:对音子类别集的设计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准则,并对我们设计的类别集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三音子模型在语音库的覆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的三音子声学模型建立的识别系统与双音子声学模型系统比较,误识率下降了24.7%。  相似文献   
3.
基于半波差分谱的语音信号音节切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听觉感知系统对于动态语音特征的响应特点,提出了半波差分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的音节切分算法,可以将存在大量协同发音现象的连续语音切分成一个个音节。在连续语音上的切分实验结果说明这种切分算法是准确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几种高鲁棒性通道及说话人自适应语音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棒性问题是决定语音识别技术能否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和推广的关键问题之一。概括起来说,导致语音识别系统性能变坏的原因大体上来自三个方面,即噪声(加性噪声、卷积噪声)、信道变化和不同的讲话者(不同的声道形状、不同的发育方式等)。本文对三种高鲁律性自适应语音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这三种方法分别是VQ码本自适应法、HMM参数自适应法和基于正则相关分析的谱变换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都能提高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对信道以及说话人的鲁棒性,而且基于正则相关分析的稻变换补偿方法具有最好的性能,它能够补偿由三种失真源同时引起的训练条件与测试条件之间的不匹配,因此适合作为一种通用的自适应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识别器识别错误的统计分析建立音节混淆字典,并应用该音节混淆字典作为识别器的先验知识来校正结果的识别方法。这种近似的音节混淆字典可以分与语境无关和相关两种情况讨论,作为一种先验知识,它综合地刻画了说话人的发音特征、识别器的识别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实验中,我们应用语境无关/相关的音节混淆字典于识别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识别器,使其音节误识率分别下降15%及20%。在此基础上,本论文结合常规的声学模型参数重估自适应MAP(最大后验概率)算法进一步研究了这种方法应用于语音识别系统的实际效果。结果证明,二者互为补充,更大地提高了识别器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黄泰翼 《应用声学》1993,12(1):46-46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声学学会等五个学术团体联合主持的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20日在桂林举行。近一百名学者、专家及青年科技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会上宣读了95篇论文,这批论文涉及听觉模型与特征提取、语音识别方法与系统、非特定人语音识别、连续语音识别与语言模型、说话人识别、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