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数理化   1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 Spectra)测试并研究了坩埚下降法生长的LiNbO3、Fe:LiNbO3,以及Zn:Fe:LiNbO3晶体的吸收特性。分析了产生这些吸收特性的原因以及与工艺生长方法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LiNbO3单晶沿晶体生长方向,其紫外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在350—450nm波段的吸收也逐渐增大,这是由于Li的分凝与挥发,逐渐产生缺锂所造成的;在Fe:LiNbO3单晶中观察到Fe^2 离子在480nm附近的特征吸收峰,并发现沿生长方向,Fe^2 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加,这与提拉法生长得到的晶体不同;在Fe:LiNbO3单晶中掺入质量分数为1.7%ZnO后,吸收边位置发生蓝移,而掺杂质量分数达到3.4%时,观察到有红移现象。Fe^2 离子在Zn:Fe:LiNbO3单晶中的浓度与ZnO掺杂量有密切关系。在掺杂质量分数1.7%ZnO的Fe:LiNbO3单晶中,Fe^2 离子从底部到顶部的浓度变化比在掺杂质量分数3.4%ZnO晶体中大,这是由于Zn^2 抑制Fe^2 离子进入Li位的能力随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造成的。就该下降法工艺技术对Fe^2 离子在晶体中的浓度分布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子聚集体在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一维染料分子J—聚集体有许多既不同于单个分子又不同于体材料的奇异性质,即超辐射和巨光学非线性。这种超辐射是由于在几个本征态内振于强度结合在一起,得到一巨跃迁偶极于,因而是超辐射的。跃迁速率与耦合分子个数N成正比。分子聚集体的J—吸收和超辐射发射是共振的。利用Z—扫描技术测量PIC在不同配比下的非线性折射率、非线性吸收系数和非线性极化率。观测到随着链长变短,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增大。对这种非线性增强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In-situ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on ZnS nanocrystalline was carried out under high pressure by using a diamond anvil cell. Phase transition of wurtzite of 10nm ZnS to rocksalt occurred at 16.0GPa,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ulk materials. The structures of ZnS nanocrystalline at different pressures were built by using materials studio and the bulk modulus, and the pressure derivative of ZnS nanocrystalline were derived by fitting the equation of Birch-Murnaghan. The resulting modulu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bulk materia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anomaterial has higher hardness than its bulk materials.  相似文献   
4.
偏硅酸钙中Pr3+的4f5d态的光谱特性及Pr3+→Gd3+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高效发射UV光的CaSiO3:Pr^3 新型荧光体,研究了室温下Pr^3 的4f5d态的发射和激发光谱,Pr^3 的4f5d态的最低子能级向4f^2组态的^3H4,^3H6和^1G4能级跃迁产生UV发射,并不伴随有4f-4f能级跃迁的可见光发射。Pr^3 的浓度猝灭是由于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造成的,同时,在CaSiO3中,存在Pr^3 →Cd^3 的能量传递,探讨了其能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了VPE ZnS_xSe_(1-x)外延膜在77K时起因于激子和激子(Ex—Ex)散射的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研究了Ex—Ex散射发光的位置和强度与激发密度的关系,分析了受激辐射的光子能量比自发辐射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Mononuclear ,dinuclearandpolymerictypesofcrys talstructuresforlanthanidecomplexeswithbenzoicacidanditsderivativeshavebeenobtainedbecauseofthevari ationofbridgingformsforcarboxylategroupandcoordina tionabilityofdiammineligands ,suchas 1,10 phena…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激发密度下,选通光分别为脉冲光和连续光时,孔深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可以通过脉冲光烧孔、连续光选通的方法缩短烧孔时间.应用BaFCl0.5Br0.5:Sm2+(2%)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单脉冲烧孔的孔深.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室温下Pr^3 在Sr2SiO4中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在激发光谱中,最低激发峰位置低于^1So能级位置,属于5d态的吸收。发射光谱主要由5d→4f的跃迁构成,未观测到Pr^3 和^3Po和^1D2的辐射跃迁。Pr^3 的掺杂浓度在0.01mol左右时,其发射强度接近最大。在Sr2SiO4:Pr^3 ,Gd^3 体系中,Pr^3 体系中,Pr^3 的5d→^3H4的跃迁与Gd^3 的^8S7/2→^6I能级的吸收跃迁相匹配,因此发生了Pr^3 →Gd^3的高效无辐射能量传递。固定Pr^3 的浓度时,随着体系中Gd^3 离子浓度的增加,Gd^3 的发射强度也随之增强,同时,Pr^3 的发射强度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15~300K温度范围内57.5%Al1.5O-35%CaO-7.5%BaO玻璃中四价铬的发射光谱.这种材料中铬离子的能级处于Tanabe-Sugano图上弱场范围中,最低的激发态是3T2,发射谱是一个宽带.按照单频近似理论拟合低温下的光谱,得到3T2能级的零声子线位置Ezp=8400cm-1,声子能量tω=320cm-1,黄昆因子S=358.尽管单频近似能够较好地描述低温下的线形,发射光谱宽度随温度的变化却与单频近似理论的结果不符.讨论了这种差别的原因,认为可能的解释是与激发态耦合的声子能量大于与基态耦合的声子能量.  相似文献   
10.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on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and Raman spectra of 1,4-bis[(4-methyloxyphenyl)-1,3,4-oxadiazolyl]- 2,5-bisheptyloxyphenylene (OXD-2) and on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1,4-bis[(4-methylphenyl)- 1,3,4-oxadiazolyl]phenylene (OXD-1)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diamond anvil cell.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the intensity of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increases and reaches maxima at 13GPa for OXD-1 and at 9.6GPa for OXD-2. 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peak position of the emission shows a similar trend, red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But at higher pressures, the intensity of emission drops down dramatically. The Raman spectra of OXD-2 indicate that there appears a structural change at ca 3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