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数理化   1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嘉霖  马丽英 《光谱实验室》2013,30(3):1476-1479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铁(Ⅲ,Fe3+)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在290K、308K时,随着Fe3+浓度的增大BSA发射峰略有蓝移,荧光强度降低,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Fe3+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猝灭的常数,并探讨了BSA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温度没有改变Fe3+对BSA的猝灭机制。根据公式lg(F0/F-1)=lgKA+nlg[C]求出了二者在两个温度时的结合常数(KA)以及结合位点数(n),经过数据分析后,得到了三个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焓变(ΔH)和熵变(ΔS),结果表明温度升高Fe3+与BSA的作用增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2.
H2NCH2CN+H2O→H2NCH2C(OH)NH是一个重要的反应, 涉及到星际媒介中甘氨酸的形成, 与早期地球上的氨基酸起源有关. 如果没有考虑氢隧道效应, 在MP2/6-311+G(d,p)级别上计算反应能垒是254.7 kJ·mol-1, 在星际媒介中该气相反应很难进行. 在星际媒介冰颗粒表面上, 水分子催化反应增强了该化学反应的活性. H2NCH2CN与(H2O)3反应中的两个水分子作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77.5 kJ·mol-1和活化自由能70.9 kJ·mol-1, 并且通过氢键桥协同传递质子. 量子氢隧道对于该反应进行至关紧要,采用小弯曲隧道(SCT)近似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CVT)方法研究. 温度50 K时, 速率常数kSCT/CVT为1.86×10-23 cm3·molecule-1·s-1, 表明在星际媒介中通过质子隧道机理该反应容易进行. 研究结果与地球上的氨基酸起源于地球本身物质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纳米级水溶性无机聚钼酸盐分子的逐步生长合成, 对近年来水溶液中纳米级无机聚钼酸盐分子的奇特自聚集行为进行了简述, 从两亲分子“有序聚集体”概念的角度, 提出了水溶性纳米级无机聚钼酸盐“二级有序聚集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注射用头孢美唑钠(Cefmetazole Sodium,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CS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求出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在297 K和311 K时用Stern-Volmer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常数KA、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环丙沙星(CPF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CPFX与BSA在18、28℃两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18℃:5.75×105L.mol-1,28℃:1.54×105L.mol-1)和结合位点数n(18℃:0.99,28℃:0.93)。结果表明:CPFX对BSA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方式为静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分析其结合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分析的结果表明CPFX的存在改变了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构象。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速破片(钨球)撞击充液容器(贯穿前后壁面)时容器壁面的毁伤情况,利用ANSYS/LSDYNA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破片撞击动能对充液容器前后壁面毁伤程度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高速破片撞击充液容器形成的液压水锤对充液容器前后壁面的破坏程度可分为3个等级,即前后壁面均未出现裂纹、前壁面没有出现裂纹后壁面出现裂纹和前后壁面均出现裂纹且后壁面呈花瓣式开裂;破片撞击充液容器过程中,前后壁面的最大变形量和前后壁面的裂纹总数随破片撞击动能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d)基组, 计算构建离子-分子气相反应NO3-+Cl2→ClONO2+Cl-的三维势能面. 三维反应势能面证明该反应没有过渡态和势能垒, 但是存在一个深达-55.0 kJ/mol的势能阱(以氯气分子和硝酸根离子相隔无穷远为参量). 在势能阱底部, 有个化合物(O2NOClCl)- 称为势阱化合物, 依赖于势能阱而稳定存在. 理论红外光谱预测低温红外光谱能检测该势阱化合物. 低温条件下, 该反应由热力学控制, 反应产物是势阱化合物(O2NOClCl)-. 当温度升高, 该反应由动力学控制, 势阱化合物(O2NOClCl)-不稳定, 发生分解反应, 重新生成NO3-和Cl2. 研究结果可用来解释低温时ClONO2与Cl-气相反应不能产生Cl2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曙红Y-DNA为荧光探针,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泳法研究了纳米银与曙红Y-DNA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并应用能量共振转移的原理解释了纳米银及曙红Y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曙红Y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纳米银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作用,曙红Y和纳米银结合到DNA上以后,导致了DNA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灯盏花素(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利用热力学方程计算了295K和308K下的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结果表明,BR对BSA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制为动态-静态联合猝灭,BSA发射峰略有蓝移.BR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锌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Zn(Ⅱ)和2,2′-联吡啶为模板,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锌离子配位模板聚合物;系统研究了锌离子对聚合物识别的调节作用;平衡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乙酸锌(Ⅱ)在一定浓度条件下能显著提高聚合物对2,2′-联吡啶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