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1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透射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XSL)的测试,研究了Bridgman法生长的几种不同+3价离子掺杂钨酸铅晶体的发光性能,并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T)和x光电子能谱(XPS)的实验手段,对不同钨酸铅晶体的微观缺陷进行研究.实验表明,不同的+3价离子掺杂,对钨酸铅晶体发光性能的改善不同,并使得晶体中正电子俘获中心和低价氧的浓度发生不同变化.其中掺镧晶体的正电子俘获中心和低价氧浓度均上升,而掺钇和掺铋晶体的正电子俘获中心和低价氧浓度均下降,掺锑晶体则出现了正电子俘获中心浓度上升、低价氧浓度下降的情况.提 关键词: 钨酸铅晶体 +3价离子掺杂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x光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2.
刘峰松  顾牡  姚明珍  梁玲  陈铭南 《物理学报》2003,52(9):2274-227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相对论性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计算了掺钇PbWO4 晶体中多 种相关缺陷的电荷分布和不同团簇缺陷结合能,由能量最低原理发现[2(Y3+Pb)-V″Pb]缺陷在各相关缺陷形式中最为稳定.并运用过渡 态方法计算了轨 道跃迁的激发能,算出掺Y后晶体中O2p→Y4d的跃迁能量为3.9eV,表明掺Y不会引起晶体中3 50nm和420nm吸收.从掺Y对PbWO4晶体电子结构的影响来看,其作用机理与掺La 的情况也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4晶体')" href="#">PbWO4晶体 密度泛函 掺Y 态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同济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结合我校的科研条件,筹建了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介绍了同济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和7类实验项目的内容和意义,如光谱学系列实验、光学系统CAD设计系列、光学薄膜CAD设计系列、光学薄膜特性测试实验、激光系列实验、光电基础和光电探测系列实验和光纤光学与光纤通信系列实验。  相似文献   
4.
同济大学在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室建设和改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创了一套具有同济特色的全新教学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选用四种类型的光学显微镜,组成为一个系列实验,适用于大学本科生的物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比较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显微镜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法拉第磁光效应实验中倍频现象的研究,指出了部分教材中关于倍频位置描述的疏漏,原因是由于其数学推导过程不严密.定义了"偏振夹角"θ0,并通过数学推导和实验分析证明了θ0为0和π2时会产生倍频现象.  相似文献   
7.
使用PSD位置敏感传感器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基于PSD位置敏感传感器的杨氏模量测定装置,采用PSD及光杠杆放大系统,测量了加载情况下金属丝的微小伸长量及杨氏模量.采用传感器及放大电路取代人眼与望远镜获取数据,消除了测量中的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Nb2O5掺杂对提高钨酸铅晶体发光性能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透射谱、X射线激发发射谱(XSL)的测试,研究了布里奇曼(Bridgman)法生长的掺铌钨酸铅晶体的发光性能,并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实验手段,对其微观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铌掺杂能够有效地改善钨酸铅晶体的350nm吸收带,提高钨酸铅晶体的发光快成分比例,并使得晶体中的正电子捕获中心浓度上升,低价氧浓度上升。提出掺铌钨酸铅晶体中Nb^5 将占据W^6 格位并使得晶体内部分(WO4)^2-根团成为(NbO3 Vo)^-,由此可改善钨酸铅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微机刚体转动惯量测定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案,并指出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方恺  陈铭南  李五旗 《物理与工程》2006,16(1):32-33,36
本文介绍网络化的智能型波尔共振仪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信息控制与实验软件,网络化教学管理的实现,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